12月12日,记者走进东海县张湾乡四营新村,一眼望去,一栋栋小洋楼鳞次栉比,一面面文化墙妙趣横生,一处处精心打造的“微景观”让人眼前一亮。村民们的房屋、院落打扫得干干净净,富有诗意。“我们家里的小院子重新翻修收拾一下,环境美了,心情也好了。”村民贺华荣笑着说。
从美丽乡村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对乡村建设内涵和目标的进一步丰富和拓展。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东海县按照“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将主题教育理论学习成果转变为加快发展的具体实践和工作实效,把主题教育与群众反映最强烈、乡村振兴最迫切的人居环境整治紧密结合起来,以环境卫生整治为抓手,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完成户厕改造3.4万户,收运处置农村生活垃圾11万吨,完成纳入国家采集与监管平台的41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建设农村生态河道22条,全面营造干净整洁、规范有序的人居环境。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工作整体统筹发力还不够,存在边整治边反弹、前整治后反弹现象,部分乡村生活垃圾随意丢放现象仍然存在。”连云港市副市长、东海县委书记宋波通过“四下基层”调研,深入剖析后表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和美乡村,是广大农民的深切期盼,要以此次主题教育为契机,认真汲取农村人居环境问题被国家、省级层面多次曝光的教训,深刻警省反思,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确保整治提升工作取得实效。
为此,东海县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列入问题清单,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联席会议制度,制定村庄清洁行动四季战役方案。东海县委主题教育办、县人居办联合成立4个督查组赴346个行政村开展督查,以清单形式下发交办整改通知书132份。
张湾乡以乡、村为单元,将全乡按地域划分为南北2个片区,由乡党委书记、乡长分别担任片区长,同时将12个行政村逐级划分为25个综合网格、89个微网格,驻村人员、村党支部书记、村“两委”其他人员为网格长、网格员,层层压实责任。明确村民门前“三包”制度,将人居环境整治编写进村规民约、家风家训。“我们建立了‘日保洁、周清扫、月考评、季奖惩’工作机制,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考核办法》,运用‘红黑榜’,评出‘首’‘尾’。”张湾乡乡长吕蒙说,“我们还将建立长效机制,实现村庄由‘一时净’向‘时时洁’,由‘一村美’向‘村村靓’转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易反弹,持续投入、重复整治是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东海县实行村庄清洁行动量化考核,每季度综合考核一次,实行“红黑榜”制度,考核结果与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考核挂钩。县财政安排3000万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用于考核奖补、村组内道路建设。建立镇村级统筹、政府补助的运行管护经费保障制度,县乡同步增设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预算资金。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东海县注重结合村庄实际,凸显自身优势和特点,因地制宜、各美其美。薛团村位于洪庄镇西部,现有6个村民小组、558户、2328人。2006年,薛团村启动新农村项目建设,到2008年实现530户整体搬迁,成为东海县首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今年9月以来,我们在人居环境整治中充分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实行‘内外’兼修,不断刷新村庄‘颜值’。”村党总支副书记朱江涛介绍,全村以村规民约作为发展治理的“奠基石”,党员干部发挥先锋带头作用,首先确保自家的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同时带动周边群众投身到人居环境整治当中去,这样既降低了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本,又确保了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进行。
建设和美乡村,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连日来,牛山街道充分利用道德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载体,通过发放倡议书、开展主题宣讲、编排情景剧、组织文艺演出等形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积极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等活动,对彩礼、酒席等限高标准进行广泛宣传,让移风易俗深入人心,以好家风、好家规、好家教支撑起好民风、好村风,共同营造文明的社会风气,助推乡村振兴。
眼下,东海县坚持力度不减、标准不降、干劲不松,把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作为回应群众关切、提升生活品质、增进民生福祉的重点工作来抓,让农村人居环境出新彩、亮新颜,以办好民生实事彰显主题教育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