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平通讯员刘景澎)睢县白楼乡金西村村民章文艳曾是典型的贫困户。如今,她得到技术、资金的扶贫支持,在家门口办起“创业扶贫示范点”生产手工制品,不仅自己月增收2000元以上,还带动了乡邻就业。
看似简单的脱贫实践,背后却有一套复杂的程序在支撑。原本银行考虑风险因素,不愿放贷给贫困户。贫困户想贷款,贷了用不好反而增加负担。类似的难题如何破解?
睢县的做法是,县财政拿出3000万元担保金,银行以1∶10比例提高额度为贫困户贷款,贷款投入经审核的涉农企业托管经营,涉农企业向政府提供资产反担保,形成了“政府+金融+企业+贫困户+保险”五位一体,协作、约束、互利的资金使用体系。仅2016年,睢县就以这种方式发放贷款3000多万元,帮扶600余户贫困户。
措施的精准,体现在与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我们坚持把产业培育、新型城镇化建设、民生保障、加强基层党建、转变干部作风等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以‘拔穷根’为引领,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睢县县委书记吴海燕说。
2016年,睢县盯准安全饮水、村庄道路、农田水利、标准化卫生室、文化活动广场等十个方面,统筹资金实施项目335个,总投资2.29亿元。
精准的措施需要精准的实施过程来保障。睢县从县、乡、村三级选派1万多名党员干部,实施“万名党员干部帮万户”。全县推行“652记账脱贫工作法”,即:坚持“六个清”,脱贫对象底数清、家庭状况掌握清、致贫原因分析清、扶贫脱贫任务清、帮扶工作责任清、脱贫规划对策清,精准到人到户;村制“五张图”,贫困对象分布图、致贫原因分析图、脱贫进度分解图、脱贫详细措施图、脱贫销号示意图,实施“挂图作战”;户建“两本账”,脱贫帮扶措施账、脱贫增收明细账,实行“记账脱贫”。
睢县产业集聚区发挥制鞋、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的带动能力,开通贫困人口就业“绿色通道”;有养殖经验的张总旗村村民张本耀为贫困户托管养猪140头,不仅节约了养殖成本,而且降低了项目实施风险;潮庄镇5个贫困村以“合作社+基地+贫困户+保险”模式,发展芦笋种植8000亩……
然而,发展生产并不能实现脱贫全覆盖,睢县因病致贫14106户。对此,睢县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基础,制定了“全面兜底”的策略:为每个贫困人口拿出14元投入“大病医疗补充保险”,将医疗报销额度从20万元提升至50万元,同时财政拨款为贫困人口额外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剩余不能报销的医疗费用由财政再“兜底”,堵住了因病致贫、返贫的“口子”。
一系列措施的精准实施,为睢县80180贫困人口提供了全方位脱贫保障,脱贫实效越发彰显。③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