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商丘市睢县城关镇袁庄村的大街上,道路洁净,绿树成行,红黄花草点缀其间;竹篱笆、白围栏规整了农家房前屋后;文化墙替代了残垣断壁,形象的宣传漫画和扶贫政策,引来人们驻足观看;鳞次栉比的楼房,庭院里花开四季,凸显了小村别样。来过袁庄的人都说,袁庄变了。
袁庄村由脏、乱、差,变得洁、净、美;袁庄人由贫穷变富裕,这一切都得益于党的扶贫政策,得益于温室大棚里种植的果蔬花卉产业。
“一亩园十亩田”,10年前就开始琢磨种菜的王洪军,怎么也想不透,自己辛苦一年扒拉的钱竟然裹不住孩子上学的学费,而且还成了村里的贫困户。
按照精准扶贫政策,因人施策,精准施策,村里还让他干老本行——种菜,但要改变原来传统的种植模式。
王洪军投入2万多元新建了两座占地4.5亩的标准化温室,春季种芹菜、黄瓜,冬季种植荆芥、地瓜。天道酬勤,当年王洪军实现了纯收入近5万元,圆了他的脱贫致富梦。
王洪军成了村里脱贫致富的能人。他利用温室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给村民以启发。
随后,村里探索实践“能人带动”“政府奖补”等产业发展模式。成立了韩国军种植合作社、利农果蔬种植合作社,建成103座钢管大棚、10座温室大棚,吸纳101户(424人)贫困户加入合作社,每户每年分红收入不低于1500元。对于自建大棚的76户贫困户,每户补贴1万元。通过种植无公害蔬菜每个大棚的种植纯收入可达2万元。为了拓宽产业链条,村里新建了蔬菜保鲜库及蔬菜配送站,确保了产业的多元化,增强了抗御市场风险能力。
王永昌有一座占地两亩多的蔬果大棚。从3月份开始,“绿宝”就进入了收获季。“这一季‘绿宝’最贵卖到一二十块钱一市斤,这一棚可以卖七八万元,接下来还要种黄瓜、辣椒等,一年下来,一个棚年收入不低于10万元。”有群众帮王永昌算了一笔账。
村里这100多座大棚,就是100多个“聚宝盆”。正如村里瓜农所说,“好势头,有奔头,只要好好干,就会有好生活。”
有瓜、有花、有蔬菜,温室大棚提高了人们的经济收入,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习惯。2017年,袁庄村从贫困村出列,全村18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不少村民住上了新房,修整了庭院,在房前屋后种上了花草树木。村保洁员卢娥红说:“过去打扫大街卫生很累,每天都有垃圾,现在村民通过种植温室大棚懂得有机、无机、绿色环保等,大棚管理的理念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
优美的田园风光还吸引了不少观光客来此踏青、采摘。近日,河南杂文名家数十人来到袁庄采风,感叹袁庄的变化,让大家看到了乡村振兴的曙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