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准确把握制鞋产业转移趋势,紧盯“一双鞋”,筑巢引凤、开放招商,坚定不移培育壮大制鞋主导产业,如今百余家国内外知名品牌落地或在这里生产,制鞋年产能3亿双,先后带动近10万人实现就近就业、稳定脱贫。
百余家国内外知名品牌落地或在这里生产,制鞋年产能3亿双,先后带动近10万人实现就近就业、稳定脱贫,全县生产总值由2012年114.5亿元增长到2021年247.1亿元……近年来,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准确把握制鞋产业转移趋势,紧盯“一双鞋”,筑巢引凤、开放招商,坚定不移培育壮大制鞋主导产业,由一个传统农区县发展成为一个新兴工业县。
抢滩市场 先行一步步步先
睢县是革命老区、传统农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缺乏。选择什么样的主导产业来摆脱被动落后的困局,曾是当地政府的“心头病”。
2010年前后,沿海鞋业转移的浪潮拍打着中原热土。据睢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静洲回忆,当时受人力成本上升、土地制约等因素影响,沿海地区的制鞋产业结构面临“退二进三”、转型升级。
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大形势下,睢县政府立足发展实际,于2012年制定出台《“中原鞋都”发展纲要》,提出“一年打基础、三年上规模、五年成基地、十年创鞋都”的发展目标。
“此后,我们抓住三次制鞋产业转移机遇,一是福建晋江的用工荒,二是浙江温岭产业的转型升级,三是雄安三台鞋企的整体外迁,推动制鞋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王静洲说。
从无到有。项目引进后,睢县政府将招引配套关联企业项目作为培育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着力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不断完善产业链条,推进专业化协作,提升集群化水平。
“生产一双运动鞋从原材料冲裁、多种配套、针车加工、成型生产最多有300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其特殊性。我们绘制了制鞋产业链图谱,坚持缺啥补啥、缺啥招啥,先后引进配套关联企业100余家,制鞋本地配套能力达90%以上,基本实现配套材料‘足不出县’,形成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产业链条。”从睢县商务局成立起就负责招商工作的副局长郑巍介绍。
“被称为‘候鸟经济’的制鞋产业,到河南睢县以后,都不再飞了!”扎根睢县的“足力健”品牌创始人、北京孝夕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京康说,公司在睢县的生产基地2021年产能已突破2000万双。
做大做强 营商环境是根本
“短短70天,我们竟完成了从项目签约到一个全新工厂投产的过程。”中乔体育鞋业事业中心副总经理邹银芳至今仍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去年6月,中乔体育规划团一行应邀到睢县考察。“得知考察团要来的消息后,我们拟定了详细计划。”睢县政府派驻中乔(河南)体育有限公司的“金牌服务员”韩峰说,项目评估、选址、建设及办理相关手续等企业的所有想法,全部“前置”到具体时间点和完成标准,“考察的过程”变成了“落地的过程”。
功夫不负有心人。为期一周的考察结束后,规划团当即确定“项目就投在睢县”。“为保质保量让项目早日顺利投产,我们的干部24小时吃住在工地,硬是把六个月的工期压缩到两个月。”韩峰说。
鸿星尔克重资产投资的生产基地从签约到投产用时45天、河南福盛鞋业从签约到投产仅用25天……不仅项目引进速度快,睢县还深化“万人助万企”活动,推出“一对一”精准服务的“十包”制度,即:包惠企政策落地、包项目建设、包企业招工、包企业发展、包问题解决、包手续代办、包信访稳定、包安全生产、包环境保护、包非公企业党建,为企业做好全程服务。
因制鞋产业用工量较大,睢县超前谋划预防“用工难”。今年春节假期,睢县各企业金牌服务员于企业开工前统计出用工缺口1.2万余人,全县545个村齐动员,10天内让所有企业实现满员开工。
“两个零接触”服务保障机制(新建项目在土地征用、拆迁时与群众零接触,在办理手续时与职能部门零接触),“五个一”工作推进机制(从签约到投产,一个项目一名县级领导牵头、一个单位负责、一套班子推进、一站式办公、一抓到底)……一系列“嵌入”服务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活力,也提升了当地营商环境。
“金杯银杯不如客商的口碑。把服务‘标准化’,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我们拼的是服务,赢的是口碑。”王静洲坦言。
展望未来 创新发展添动力
“坚持前瞻30年谋对策,引导服务企业创新发展,以持续创造比较优势,这是我们提升服务标准、促进企业发展的核心。”睢县县委书记、县长曹广阔说。
河南嘉鸿鞋业有限公司是睢县46家已完成“三大改造”的企业之一。该公司执行协理蒲生和介绍,公司先后投入7700万元进行技术升级,建立研发中心,承担原材料及成品的检测及产品研发任务;进行生产设备智能化、自动化升级,提高产品精度、降低损耗和生产成本。
“在技术升级的‘加持’下,全厂针车生产率提高31%,裁剪生产率提高30%,成型生产效率提高15%,运营成本降低16%,成型终端产品不良率降低29%,鞋面不良率降低15%,缩短产品研发周期45天,提高能源利用率17%,减少用工230人,年生产量同比降低成本1000多万元。”蒲生和说。
为更好地服务制鞋产业发展,睢县已与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四川大学、郑州大学等10余家行业协会、科研院校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致力于通过加强科技攻关、成果转化和人才引进培养,抢占制鞋产业发展“制高点”。
“随着人口红利逐渐降低,‘中国制造’原有的成本优势越来越难以持续。”在王静洲看来,技术创新是制造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但并非上游才是技术,在整个产业链中,从原材料到加工制造,再到运输、终端,每个环节都可以创新。只要建立起技术优势,就能掌握更多的议价权。
技术创新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也为睢县制鞋产业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2021年,睢县制鞋产业产值升至123亿元,中乔体育、鸿星尔克、足力健等业界头部企业纷纷布局落地,形成了推动睢县由“中原鞋都”向“中国鞋都”迈进的强劲势头。
“下一步,睢县将在‘长’‘实’‘懂’‘抢’上下功夫。”曹广阔说,要围绕“五个一”,一张蓝图绘到底,常抓不懈;与客商打交道,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实现共赢;引导党员干部懂地方的资源优势、产业发展方向、经济运行规律和客商所思所想所需求,全身心投入经济建设;抢抓机遇,树立先人一步理念,以“项目为王”,依托国家、省、市优惠政策,招大项目、好项目,让睢县高质量发展更加出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