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中的根和魂。近年来,睢县注重农业与文旅产业有机结合,让特色葫芦种植“联姻”文化艺术衍生品深加工,形成“以农促产、以文强产”发展格局,走出了农业高效发展新路子。
眼下,睢县董店街道办事处帝东村葫芦种植产业园近200亩大棚葫芦喜获丰收。莲花头、八宝、大亚腰、蚂蚁等13个品种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葫芦呆萌地挂满藤架,着实惹人喜爱。村民们穿梭棚内忙着采摘成熟的葫芦,难掩丰收的喜悦。
“今年葫芦迎来了大丰收,你看这葫芦长得喜欢人,不但品相好看而且饱满粗壮。”务工群众刘学章乐呵呵地向记者介绍说。
葫芦根据品种、产量不同,价格自然也不一样。大葫芦亩产平均500个,中号葫芦在1500至2000个左右,而小葫芦就会达到惊人的5000个。刚采摘的新鲜葫芦通过分拣、去皮、晾晒等工序处理后被称作为素葫芦,根据品相不同也能卖个好价钱。
“如果说卖素葫芦的话,大概的收入(亩均)可以在5000元到8000元。”葫芦种植产业园负责人陈志明说。葫芦的规模化种植,不仅让当地村民得到了土地流转金,而且还能够在产业园务工挣钱,既拓宽了就业渠道,又增加了收入。“譬如说拔草、打药、维护,给葫芦打皮、清洗,这样他们一天的工资可以达到100多块钱。我们用工多的时候可以用到30到50个人。”陈志明介绍道。
如何让葫芦产业效益最大化?陈志明在延伸葫芦产业链上下功夫,走工艺品、艺术品衍生的路子,文化元素的融入也赋予了葫芦更高的经济价值。“如果把它深加工,加工成艺术品、工艺品,那这个附加值就高了,那可能呈几倍,或者是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去增值,有可能一两个葫芦就卖出一亩地产量的价钱。”陈志明饶有兴致地向记者介绍说。
走进葫芦艺术品展厅内,烙画师马师傅像往常一样,正手持烙铁,专心、细致地创作中。惟妙惟肖的“画笔”经过一番装点,观赏价值立竿见影。大大小小的葫芦根据自身的形态被换上了“新装”。十二生肖、田园风景、山水风光、人物肖像等风格迥异的葫芦被搬上了大舞台,摇身一变,成为了“宝葫芦”。
“就像这个素葫芦,也就是价值一百五六十块钱,花个五天六天的时间,经过艺术加工以后,翻了好几倍,甚至十几倍,能卖八百到一千。”烙画艺人马昌文说。
小小葫芦从种植、加工、销售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实现了华丽“嬗变”,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