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商丘市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根据省农机局关于转发《农业部农机化司关于开展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的通知》(豫农机文〔2010〕19号)精神,市农机组织召开了局有关科室、二级机构负责人专题会议,抽调有关人员深入各县(市)区进行了认真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体系建设情况
1、 组织结构
商丘市现有1个市级农业机械管理局,机构规格为正处级;9个县级农业机械管理局,机构规格为正科级,市、县两级农机管理部门均为同级政府直属事业单位,负责本辖区的农机化管理和推进工作。商丘市农业机械管理局下设市农机监理所和农机技术推广鉴定站;各县(市)区设有县农机监理站、农机技术推广站和农机化学校。
2、 人员结构
商丘市市、县两级农机化公共服务机构2009年末在职人员1259人,其中综合管理人员221人、执法监督人员527人,专业技术人员321人,直接从事公共服务的技术人员占在职人员总数的25.5%。专业技术人员中,中、高级职称60人,占技术人员总数的18.7%。
3、 资金投入
商丘市市级农机化公共服务机构经费为市级财政全供;县级农机管理局机关经费由同级财政全供,其下属机构工作人员工资大部分是财政差额供给,缺乏必要的办公经费。近3年,直接用于公共服务的资金总额呈逐年增加趋势。目前,对于一线农机化公共服务从业人员的激励,一般采取通报表扬的方式,对基层农机人员工作奖惩机制还没有形成。
二、 工作成效与经验
近年来,商丘市农机化公共服务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落实各项促进农机化发展的政策,推进了商丘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多次受到上级领导和主管部门的表彰。
1、 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成绩明显
自1997年商丘市建立了完整的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以来,全市农机化技术推广应用进展顺利,促进了农机化事业的整体发展。截止2009年,累计推广大型拖拉机(50马力以上)1.79万台、小麦播种机6.54万台、小麦免耕播种机0.05万台、小麦联合收割机1.97万台、玉米播种机1.75万台、玉米联合收获机0.14万台、秸秆还田机0.95万台、秸秆打捆机30台、花生收获机(挖掘)300台。2006-2009年,全市玉米机收率由零增长到24.9%,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面积超过10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由65%提高到71%。此外,花生机械化收获、秸秆回收利用等技术应用范围也有较大程度扩展。
2、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保障机制建立
近年来,商丘市农机安全监理部门真抓实干,重心下移,以高度的责任意识做好了四个方面的工作,确保了全市农机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一是认真做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注册登记和驾驶员考试工作。按照农业机械牌证管理的有关要求和规范,严格做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登记注册。市农机监理所坚持做到凡申请办理农业机械驾驶证人员的考试,必须由市所派人进行监考,各县(区)农机监理部门积极配合,确保了驾驶人员的办证质量。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杜绝发放人情证、送礼证。二是努力做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年度检验工作。全市农机监理部门积极组织技术力量和检测设备,深入乡村开展农业机械年度检验工作。2009年,全市共检验拖拉机、联合收割机8200余台,有效提高了农业机械的完好率,为农机安全生产奠定了基础。三是积极开展了农机安全生产“三项行动”。 2009年,按照省农机局关于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执法行动、农机安全生产治理行动、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三项行动”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全市农机监理部门高度重视,积极行动,累计投入安全生产资金7.5万元,共排查有关生产单位和场所2314个,排查出一般隐患721项,已整改721项;排查出重大隐患347项,已整改347项,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执法检查3965次,特别是“三夏”、“三秋”期间,全市广大农机监理人员深入到乡村农户、田间地头,积极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检查和服务,为消除农业机械事故隐患、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做出了贡献。四是搞好“平安农机”创建,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在第一批“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的基础上,商丘市农机局及时启动了第二批“平安农机”创建工作,制订了具体的创建工作方案和工作目标,采取建立组织、构建体系,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深入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检查、确保平安农机创建工作顺利进行等措施,扎实推进“平安农机”创建活动的开展。2009年,全市共建设13个“平安农机”示范乡镇和一批示范村、示范户。其中民权县由于农机安全生产氛围浓厚,农机安全生产的机制有效,河南电视台9套新农村建设栏目对该县 “平安农机”创建做法给予了宣传推介。2010年初,市农机局又把“平安农机”创建工作纳入考核目标,要求新建1个“平安农机”示范县、10个“平安农机”示范乡镇,把创建“平安农机”由部门行为变为政府行为、社会行为,形成“政府主导、农机牵头、部门合作、齐抓共管”的“平安农机”创建工作机制。
三、 农机质量监督工作稳步加强
近年来,商丘市农机管理部门通过加强领导、部门协调和开展专项整治等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农机质量监督工作的开展,维护了我市农机市场秩序稳定。一是持续加强对农机购置补贴机具质量监督和经销商资格管理,确保了补贴农机具的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质量,保证了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不打折扣。二是大力整顿农机维修市场,促进农机维修质量提高。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印发传单等方式宣传《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对符合达标的维修网点实行资格准入制度。三是与农机中心工作相结合,做好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商丘市农机管理部门把农机职业技能鉴定与农机培训、农机安全检查、农机推广和农机购置补贴相结合,积极推进此项工作的开展。2009共对408名拖拉机驾驶员、联合收割机驾驶员以及农机修理工进行了农机职业技能鉴定。
四、农机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完善
目前,商丘市9所县级农机化学校能够正常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的只有4所,有2所开展了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2009年夏邑县、梁园区农机校承担了“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分别培训200人,获得补贴资金22万元。全市9所拖拉机驾驶培训学校业务开展与农机购置补贴实施、农机安全检查相结合,保证了生源稳定。2009年,全市共培训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3000人。通过培训,提升了农机人员队伍素质,增强了农机管理部门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的能力,促进了农机教育培训体系建设。
五、农机化信息宣传工作为营造农机化发展的良好氛围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近年来,商丘市农机局高度重视信息宣传工作,明确了主管领导和具体负责人,制定了《商丘市农机信息宣传考核评分办法》,对各县(市)区的农机信息宣传工作任务进行详细分解,计分考核,根据得分高低,年终进行奖励和批评。在做好对内宣传的同时,我们借助《商丘日报》、《京九晚报》、商丘电视台、商丘广播电台和商丘农机化信息网等新闻媒体,建立农机化对外宣传的平台。2009年,全市农机系统在市级以上媒体宣传15次, 商丘市农机局被河南省农机局评为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市农机局有两名同志被商丘市委、市政府分别评为信息工作先进个人。
目前,各县(市)区农机局都明确了农机信息宣传工作的分管领导和负责人,逐步配置了必要的信息办公自动化备,从2009年信息上报情况看成,上报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明显提高。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地方财政尤其是县级财政对农机化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比如,近年来国家对农机购置补贴、农机化技术推广、农机合作组织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但很多县级政府却没有拿出相应的配套措施,有的甚至连工作经费都无法保障。
2、地方各级部门对促进农机化发展的协调配合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如《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中,虽然明确界定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的职责和管理权限,但在实际操作中部门之间沟通协调困难,存在农机管理工作脱节现象。
3、自从2004年河南省乡镇机构改革后,原来的乡级农机化公共服务机构逐渐被撤销,新的农机公共服务机构却没有建立起来,农机化技术推广和安全监理等公共服务在基层得不到有效落实,致使农机管理、技术推广和农机服务在基层存在“棚架”现象。
4、基层农机化公共服务人才结构不合理。技术人员年龄偏大,知识老化,已不能完全适应农机化快速发展的需要,与此相对的却是后备技术人才缺乏,且得不到有效补充,整个农机化公共服务的人才队伍状况堪忧。
5、农机化公共服务经费缺乏,服务工作不能充分开展。县级农机技术推广、安全监理和教育培训等部门几乎没有专门工作经费,只能选择性地开展重点工作;在办公设备和技术装备等基础设施建设、配置上,基础较差,影响了基层农机化公共服务水平的全面提高。
四、发展思路
近5年来,商丘市主要农业机械拥有量和农机化作业水平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农机化作业范围不断拓展,已经由种植业扩展到畜牧、水产养殖业、林果业和园艺业。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有利因素主要有:国家对农机化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农机化相关法规越来越完善、社会各界对农机化重要性的认知度越来越高。面临的不利因素有:农机产品和柴油价格不断上涨、小型农机具闲置浪费严重。
商丘市农机化公共服务今后的发展方向和主要目标如下:
农机技术推广方面:大力扩展保护性耕作的推广应用面积,争取5年内全市所有乡(镇)建成面积不少于200亩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基地。加强与种植、养殖技术的协调配合,延伸农机化技术的应用领域。
农机产品质量监督方面:加大农机维修网点整顿力度,积极推进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开展;加强与质量技术监督、工商部门的协调配合,共同促进本市农机市场良性发展。
安全监理方面:深入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切实履行好农机管理职责,维护好本市农机生产安全的良好局面。
教育培训方面:继续做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培训,争取“阳光工程”农机培训政策扶持,扩大农机技术人员的培训规模。
信息宣传方面:加强对农机信息宣传工作的指导和考核,继续提高信息宣传的数量和质量,为农机化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五、对策和建议
1、建议地方政府建立支持农机化事业发展的保障机制,切实保障农机化公共服务机构的办公经费。
2、建议采取政府扶持、财政补贴的方式加强基层农业技术公共服务组织建设。
3、建议对报废农业机械进行补贴,加快农机装备的升级换代,减少安全事故和能量消耗。
4、建立农机作业补贴机制,促进农业生产薄弱环节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5、加大对农机管理人员和农机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公共服务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