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得焦头烂额,收入还不够给员工发工资。一句话,早上岸早解脱。”东莞某灯饰厂唐老板说,最好赚钱的还是买房子,他在两年前将厂关闭在广州买了4套房。7月的金融数据显示,像他这样做实业的企业主或许更多在逃离,转身投入到房地产投资当中。
近来,中国经济发展中有些现象让人颇费思量:一边是房地产市场近乎疯狂,房价持续在高位不断攀升,大量地王应运而生,银行新增人民币贷款4636亿元几乎全是房贷;另一边是办实体经济的人们开始逃离,纷纷关闭企业,转身投入到房地产投资当中,货币继续脱实向虚。而当那些办实业的企业老板开始看到“开工厂不如买几套房”成为一种潮流时,中国实体经济发展或将进入一个无法预测的“寒冬期”。
资本追逐利润的视角永远定格在赚钱上,当实体经济举步为艰,来自经济运行中种种限制对企业造成的生存压力越来越严重时,逃离或许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办实业的企业家们看不到自己的未来与希望,中国经济面临急剧的脱实向虚的结构性失衡。而实体经济纷纷凋零,其盈利、偿付能力皆差的现实,也决定了金融体系对于办实业的企业家们采取限贷来规避风险。
“开工厂不如买几套房”折射出办实业的企业家们的尴尬与无奈,也折射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正在受到威胁,更折射出中国经济生活中赚钱观念的“跑偏”。理由很简单,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实体经济的发展,可眼下,众多办实业的企业家既看不到未来和希望,也看不到国家对实体经济从体外输血源源不断地注入情况,而都“跑偏”到了正在处于疯狂的房地产市场上去了,央行数据公布,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4636亿元,其中住户部门贷款增加4575亿元,几乎全都是房贷撑起,企业新增信贷为负增长。这恰恰证明了金融支持经济实体,无论是在力度上,还是在效率上都远远低于市场的预期,而有一些制造业企业即使拿到了银行贷款后,根本就没有进行实体投资,而是去炒房了。足见对于实体经济发展前景不确定、不明朗正在左右着人们的投资意向。
要确保国内经济的稳定性,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发展和壮大实体经济。要引导更多投资推动传统产业的调整升级,推动产业技术的更新和创新;以新兴产业支撑创新型经济、引领危机后经济增长以至成为新的产业增长极。努力做大做强中国企业的规模,加速培育中国制造的自主知识产权,走出以往制造业发展中“产业先进、环节低端”的老路;通过市场吸引更多的要素资源来优化中国制造的特点和个性,按照新型工业化的思路,来推动中国实体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进步。要以政策导向性、惠利性来重拾企业家对发展实体经济的信心;从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制约实体经济发展的瓶颈入手,确保大量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只有让他们看到办实体经济同样能够赚大钱,才能再一次激发起他们持续投资实体经济的热情和积极性,由此,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才具有了强大后劲与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