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德与周恩来(1967年)、邓小平(1983年)、江泽民(1991年)同志合影。资料图片
认识王敬德,是在1980年的早春时节。我时任中共睢县县委常委兼东郊公社(现为城郊乡)党委书记。一天清晨,轻风吹拂,天气乍暖还寒。我骑自行车下乡检查小麦浇灌“返青水”的进度情况。放眼望去,田野里一派热气腾腾的为麦田施肥浇水的忙碌景象。其间,在保庙村东的一块麦田里,一位身穿草绿色军大衣的中年人,正在挥锹铲土引水,浇灌麦田。
随从下乡的同志告诉我说:“这就是新华社记者王敬德,每年回乡探亲帮助老父亲干农活儿是常事,村里人都说他是‘大记者、小派头’哩!”于是,我和王敬德记者在春天的麦田里有了“第一次握手。”
之后,我在王敬德记者的家乡任职5年。他每年回乡探亲,我们总有机会在一起欢聚畅谈,从而知道了王敬德记者生涯的一些情况,深深地为他这位平凡人物的非凡经历所感动.
王敬德1936年12月出生于睢县城东郊保庙村, 汉族, 中共党员, 1959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 大学学历, 同年被分配到新华社摄影部中央新闻组工作, 现为新华社高级记者。在他38年的记者生涯里,曾用镜头留下自卫反击作战枪林弹雨中的英雄儿女壮烈画面、西夏邦玛峰登山健儿的飒爽英姿,拍摄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党的几代伟人的重大括动,定格了党的九大至十四大的诸多重要会议中激动人心的热烈场景……
1962年, 中印边境反击战爆发,刚刚参加工作的王敬德作为随军记者, 奔赴中印边境, 冒着枪林弹雨拍摄了大量具有历史意义的纪实照片,出色地完成了此次自卫反击作战的报道任务。
1962年秋天, 北京举行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王敬德执行赛场报道任务。在比赛中, 我国第一次获得了女子乒乓球世界冠军, 五星红旗在嘹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 冠军得主丘钟慧手捧鲜花, 泪水和汗水交织在一起, 向全国人民招手致意!王敬德迅速按下快门, 摄下了丘钟慧站在领奖台上手捧鲜花的这一精彩瞬间, 被国内外各大新闻媒体刊用, 大长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
1963年至1964年, 王敬德随同中国国家登山队赴西藏, 执行攀登世界第二高峰——西夏邦玛峰的报道任务。此间,王敬德克服了冰雪严寒、高山缺氧等种种困难, 拍摄了大量珍贵的纪实照片。并在一次紧急情况下, 不顾个人安危抢救负伤的记者郭超人(后曾任新华社社长) 撤回到大本营。王敬德由于顺利完成了此项报道任务, 荣立个人三等功。
1965年, 美国悍然发动越南战争, 中国人民解放军响应毛泽东主席的伟大号召: 抗美援越。王敬德被组织上指派为随军记者, 赴越南前线作战地报道。他为了拍到火线上战士们英勇奋战的场面,冒着密集的子弹和呼啸的炮声,战士们冲到哪里, 就带着照相机跟到哪里。在卫生员人手不够的情况下,王敬德还充当担架员,帮助卫生救护队运送伤员。子弹是无情的,战士们是无畏的; 战士们的鲜血染红了国旗和阵地上的土地草木, 也染红了战地记者们的摄相机镜头。在这次抗美援越战斗中, 王敬德荣立了个人三等功。
1966年, 柬埔寨举行新星力量运动会, 中国首次派出庞大的摄影团队参加体育运动会的报道。在我国派出的几十名记者中, 王敬德是唯一毕业于体育学院、学过体育知识、受过体育训练的记者, 并且掌握一定的体育摄影技巧。代表团出发前,领导同志让王敬德给记者们进行短期体育摄影技术培训。在此次运动会的采访中, 大量高难度的动作的拍摄都是由王敬德来完成的, 常常是从早忙到晚, 每天只能休息三四个小时, 。经过半个多月的艰苦奋战, 王敬德顺利完成了领导交给的光荣任务。
1967年国庆节这一天, 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上午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革命队伍, 晚上又在天安门城楼观看烟火。王敬德作为一名摄影记者, 为自己有幸随党和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 并采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感到无比的自豪。他这一天一刻不停地频频按下快门, 把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音容笑貌、人民的欢呼场面、火树银花的夜景——都拍摄自己的镜头中, 为中国人民留下永恒的美好记忆。
1967年, 王敬德作为中国摄影代表团成员, 应阿尔巴尼亚的邀请出访阿尔巴尼亚, 目的是为阿尔巴尼亚出一本宣传该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辉煌成就的画册。画册出版后, 阿尔巴尼亚总理谢胡访问中国, 在军事博物馆举行了关于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图片展览。开幕式那天, 阿尔巴尼亚总理谢胡、中国总理周恩来出席了展览。会后接见了中国出访阿尔巴尼亚的摄影代表团, 并合影留念。王敬德在这次合影时站在了周恩来总理身边,他此时此刻感到无尚的光荣和幸福!
1969年春天, 正值” 文化大革命” 的动荡年代。一天,王敬德被党组织秘密派望人民大会堂,在大会堂里等侯了两天两夜。第三天,王敬德才知道是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了。毛泽东主席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当他掰着手指头,对与会的代表们语重心长地说着老革命家还有几位时,王敬德迅速地按下了快门,拍摄下了毛泽东主席即席发表重要讲话的精彩而动人的瞬间。后来这一张摄影作品多次获奖,至今作为珍贵的历史照片, 永久地收藏在新华社的资料库。
1972年,王敬德随中国代表团赴法国巴黎,参加在这里举行的越南问题国际会议,负责会议报道。当时,参加会议的有中、美、英、法等国。王敬德是第一次采访报道国际会议, 由于人生地不熟,再加上各国的语言不同,工作起来非常困难。但是,王敬德刻苦学习,勤奋工作,终于通过自己积极努力,顺利完成了新闻报道任务。这一年,王敬德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在北京外国语学院脱产学习两年外语,进一步提高了涉外新闻报道采访水平。毕业后, 王敬德被派往非洲的坦桑尼亚新华分社任常驻记者,负责中东非洲国家和地区的摄影报道工作。
国家的统一,民族的解放, 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关心的事情。1976年非洲莫桑比克宣布独立,王敬德随中国代表团, 作为特邀佳宾, 参加独立庆典大会。会上莫桑比克宣布独立,降下葡萄牙国旗,升起莫桑比克国旗, 莫桑比克人民都沉浸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 王敬德随着移动的人群, 拍下了大量的新闻照片。
1985年,王敬德随同中国政府代表团赴联合国参加会议,对中国总理在联合国大会上作采访报道。会前那天晚上,美国总统设宴款待各国代表团团长,领导要求必须拍到这个镜头,而宴会厅不让记者入内,采访专用场地人山人海,很难找到一个能看到中国总理和美国总统会见的角度。王敬德心急如焚,急中生智,找了一个高一点的台阶,借着前面两个记者之间的缝隙,看到中美两国领导人在交谈会晤。王敬德高高地举起相机,迅速按下快门,这张没有通过眼睛的照片,被刊登在各大报刊上。会议第二天,中国总理在联合国大会上的发言,是必须拍到的,这是王敬德此行的首要任务。在大厅二楼摄影室里,前面四五排各国常驻记者已经站满,王敬德根本看不到演讲台,情急之下,他请美联社一位记者帮助,用照相机的机身,拍下了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一张照片,圆满地完成了报道任务。
王敬德38年的摄影工作,足迹踏遍了世界五大洲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访过100多位国家元首,从20世纪70年代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到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多次来我国洽谈香港回归等问题,每一张照片都流淌着王敬德的滴滴汗水。王敬德把一张张珍贵的照片奉献给祖国,奉献给人民,把美丽的画卷留驻在人们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