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搞清楚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市。其一,要让出行更便捷;其二,要让看病不再难;其三,要让教育更优质;其四,要让服务更完善;其五,要让环境更美好。要认识到如何打造美好宜居宜业城市。第一,要把握现代城市的发展方式。现阶段,我国城市发展方式正在发生历史性转变。第二,要加快发展产业,培育壮大主导产业,通过产业集聚带动就业岗位增加,通过就业岗位带动劳动力转移,形成产城融合、产城互动的发展格局。第三,要强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谋划好发展蓝图,筑牢硬件基础,提升城市品位。第四,要培养市民文明素质,坚持软引导和硬约束并重,通过“两手抓”提升市民素质。
——市委书记魏小东7月7日在市委党校向全市党员干部讲党课时的重要讲话摘录
更好的城市、更好的生活,需要宜居与和谐。
阳光烈烈,打不穿街心公园里茂密的树冠,只在地上留下不甘心的阴影。这片阴影,却正好成了人们纳凉的好地方。
商丘,是一座绿意盎然的城市,是一座环境优美的城市。从古城南湖到示范区日月湖,无不显示出它的美丽;无论是华商大道还是神火大道,无不显示出它的气度。
这是一座快速发展的城市,这是一座产业优势明显的城市。从一个产业集聚区到另一个产业集聚区,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城市发展动力的澎湃,更有展现在每一个工人脸上幸福与满足的笑容。
宜居城市需要改善环境、优化经济结构,在优势互补中集聚、节约并优化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宜居城市需要城市交通、公共安全、能源循环系统更加科学有效,扩大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城市居民营造和谐发展的空间;宜居城市也需要公平正义的人文环境和丰富多元的文化享受。只有根据人的需要和感受发展城市,才有可能最终实现城市的和谐、宜居。
“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中央召开城市工作会议对城市工作作出了战略部署。商丘,这座集古典与现代于一体的城市,我们有底气让它和谐宜居、更具魅力。
宜居的城市要让人感到舒服
一座宜居的城市应该是怎样的?这个问题对每个人来讲,或许都有不同的答案。但是,我们总能得出一些共性的期盼:出门去哪都方便,能享受到优良的医疗条件和服务,孩子能够接受优质和均衡的教育,城市有着完善的服务体系和美丽干净的环境,一言以蔽之,就是生活得舒服。
多年的经营,商丘这座城市的环境越来越好,功能越来越完善。
出行更便捷。今年,我市在市区积极实施了总长205公里的119条道路新建、改造提升工程,引进了600台纯电动公交车,新开通了6条公交线路。同时,通过公共自行车二期工程,我市市区目前已有150个公共自行车站点、3600个停车桩、3000辆公共自行车,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得到有效打通。
看病不再难。我市持续推进新农合大病保险,全面推行按病种分组付费方式改革。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加强,公共卫生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同时,持续开展“医疗服务管理提升年”“千医进千村服务万家”“涉医领域专项治理”三项活动,加强医院管理,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
教育更优质。我市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今年,我市将通过加强硬件建设,努力实现学校办学条件的均衡;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逐步实现师资配置的均衡;通过强化学校管理,努力实现教育质量的均衡;通过关爱特殊群体,实现接受义务教育机会的均衡。
服务更完善。公共服务保障有力,今年上半年,我市升级改造了多条道路的供水管网,加强供热管网设备维修。行政审批服务系统全面建立,到今年6月底,110项行政审批项目全部进驻市行政服务中心,我市实现了行政审批项目集中办理、一站式服务,群众和企业办理行政审批更加方便和节省时间。
环境更美好。今年,一场与大气污染势不两立的战役在我市打响,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我市空气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建设和谐宜居城市,要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未来,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魅力商丘建设,真正实现看得见蓝天碧水的城市图景。
城市建设需要新的理念引领。“十三五”期间建设和谐宜居城市,基本方向是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让更多农民进城,拓展住房制度改革,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充分达成“人的城镇化”的价值目标,才能让原有城市居民和新增城市人口都能有“获得感”。
宜业让美好的城市不再是空中楼阁
如果说宜居是营造社会文明、生态秀美、生活便利、安全有序的工作生活环境,让群众生活更加舒适。那么,宜业就是要营造政策优惠、服务优质、公平公正的创业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形成就业渠道广、创业机会多、产业发展旺的生动局面。对我市来讲,打造宜业城市,就是要加快发展产业,培育壮大主导产业,通过产业集聚带动就业岗位增加,通过就业岗位带动劳动力转移,形成产城融合、产城互动的发展格局。
自2009年以来,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速度较快、成效明显。在强化主导产业方面,今年,我市以构建规模大、竞争力强、成长性好、关联度高的产业集群为核心,把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集聚优质特色产业资源,大力承接产业集群式链式转移,打造上下游衔接、配套体系完善的主导产业链。
通过强化主导产业,我市形成了产城融合、产城互动的发展格局。今年,我市将坚持规划引领,科学推进产城有效融合,进一步完善产业集聚区城市功能,促进集聚区和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加快公共教育、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等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完善金融服务、商贸、休闲等配套设施,把产业集聚区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阵地,进一步促进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预计到2016年年底,产业集聚区全部就业人员将达到48万人。
幸福的生活离不开劳动的付出,宜居的城市更要有宜业的平台。通过强化主导产业,不仅能吸引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也能吸引外埠人才来商丘发展。
生活和工作,是人存在的基本状态。让生活幸福,让工作高效,是一座城市的发展使命。城市的发展要紧跟时代的需求,也就是紧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宜居使宜业更充实,宜业使宜居更现实。
让城市有性格有涵养有灵魂
宜居宜业的城市,要是一座有品位的城市。城市的发展不是盲目的,它应当在充分的规划中,建立独有的性格。这性格既是城市的精神和品位,又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同时,宜居宜业的城市也当是充满了涵养的城市。这涵养,包含了城市历史的延续,更包含了生活和工作在这座城市中的每个人的文明素质。一座城市有了涵养,才能有灵魂。
城市要发展,规划得先行。今年,市城乡规划部门继续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理念,努力克服和解决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通过科学编制规划,健康推进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目前,《商丘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纲要)已经编制完成,《商丘市城乡规划管理局关于建设海绵城市的实施意见》《商丘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设计说明提纲暨设计指引》《商丘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规划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已完成起草。
下一步,我市将对商丘高铁安置建设、古城拆迁安置建设、内河治理、道路建设、食品工业园区、物流园区、产业集聚区等市重点区域、重点工程,开通“绿色通道”,实施“阳光规划”,保障项目顺利推进。同时,积极服务大棚户区改造,进一步加强违建拆除力度,加快商丘市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进度,抓好城市设计工作,重点对高铁区域、商务中心区和商丘古城进行大视野、大手笔、高标准设计。
在不断提升城市品位的同时,我市积极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力度。今年,我市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推进文明河南建设为统领,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和良好的文化基础。
城市建设不仅要“面子”要光鲜亮丽,“里子”也要实实在在。“十三五”时期,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在城市发展规划中添加明确反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指标,增加政府履行职责的约束性指标,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共同建设魅力商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