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县网

           睢县最具权威的网络新闻媒体
           中共睢县县委宣传部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品读水城

豫东睢县与黔南水族的历史文化渊源

时间:2015-12-12 19:26:38  来源:睢县网  作者:徐永峰 徐泽源 徐天赐

 中原水城-睢县.jpg

 一、睢县概况

睢县,位于河南省东部黄淮平原腹地。东与宁陵县为邻,西与杞县接壤,南与柘城县、太康县搭界,北与民权县相连。截止到2014年底,睢县共辖八镇十二乡,总面积约九百二十六平方公里,人口达八十七万。

睢县,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水利发达,林茂粮丰;盛产小麦、棉花、花生、玉米、大豆等,是典型的农业县,也是河南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近年来,睢县经过对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并且通过招商引资等办法,已打造成了全国有名的制鞋产业基地和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成为了河南省新兴的工业城市,并跃入了全国百强县行列。

睢县是一九九二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城的公布,标志着睢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水族同胞寻根到睢县.jpg

二、睢县历史文化底蕴

二零一二年三月二十六日,据大河网透露“在河南省柘城、睢县、太康县一带发现了大型隐伏整装煤田,远景资源量在一百二十亿吨以上,是河南省迄今发现的最大煤田。”由此证明,在上古时期,睢县及其周边地域曾生长有广茂的森林。再者,我们从目前睢县境内延续下来的地名进行分析:仍有山、岗、丘、嶺、湖、波、堤、洼等。这些地方虽空留其名,但若仔细探究:在这些地名的背后仍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例如,睢县之前身睢州之“州”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水中可居曰州,周绕其旁,从重川。昔尧遭洪水,居民水中高土。或九州,诗曰:‘在河之州’”。另据罗振玉释:“州为水中可居者,故此字旁象川流,中央象土地。”本义是河中可居之地。据此,我们从中就不难想象到,在睢县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不但曾经有过大小不等的山脉丘岭。也有纵横交错的河流湖泽。总之,其地形地貌以及气候和生物等都与目前存有差别。

我们再从睢县之“睢” 字解释。“睢”字可是一个最古老的文字。它起源于何时,恐怕至今尚无定论。截止目前,笔者在所能接触到的《甲骨文字典》里,只找到了“隹”字,而找不到“睢”字。后来,我围绕此事曾请教过我国著名的甲骨文和金文研究专家夏麦陵先生,他给我的答复是:“‘睢’字极有可能是‘雎’字的误写,在目前所发现的甲骨文字中,还没有发现有‘睢’字……”。之后,我在百度网上搜索到“雎”字。其上对“雎”字的解释为:“形声、从隹(追)、从且、且亦声。”“亦”意为加力,”“给力”。“且” 与“隹”联合起来表示“加力鸟”、“助力鸟”。本义:训鹰、训隼。指鱼鹰。其组词有:“雎鸠”、“关雎”。

在东汉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中 对 “睢”字的解释为:“从目、从隹(追). 隹亦声。本义仰视的样子”。在《史记、伯夷转》中有“暴戾恣睢”。其正义为:“仰白目怒貌也。”在《汉书五行志》中:有“万众睢睢”。其注释为:“仰目视貌也。”

为了更一步的了解“睢”字的起源和字意,我在刘兴隆编著的《新编甲骨文字典》里,找到了“睢”字的偏旁部首“隹”字和“目”字及其相关解释。他对“隹”字的解释为:“象禽鸟形,为禽类之泛形、泛称,故雉、雀等字从“隹”。在偏旁部首中与鸟字通用。用作发语词、助辞等。同“唯”、“惟”、“维”等。

对“目”的解释为:“象人之目”。《说文》:“目、人眼、象形、重童子也。”在“卜辞”中,“目”又代表人名,有“王令目归。”“目入。”“入”即贡献,贡纳。“目”也被视为地名,“其田目擒有鹿”、“至于目北、无灾。”也被视为方国名:“呼雀征目”“目方”。也被认为是祭名:“王目于祖丁”。也被看作是监视、观察之意。“呼目方”。“呼”在这里指:“命令”。

在《殷墟甲骨文实用字典》(马如森著)中,对“隹”的解释为:“短尾鸟、象形”。在“卜辞”中,有“帝隹癸…其雨”,“己卯卜、、贞、雨、王占曰、雨隹壬午允雨”。又用唯“辛亥卜、、贞、勿隹王往代工方”。

在《字源谈趣》(陈政著)中,也有对“隹”(追)“佳(甲)”的具体解释。其中,对“隹”的解释:“也是鸟、也是纯粹的象形独体字”。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睢”字的形成应该上溯到太昊与女娲统治时期;当时,可能有一支居住在“目”地的部落,因擒住了好多鹿而不向上纳贡,女娲便命令以短尾“隹”鸟为图腾的部落将其打败,还让其兼并了“目”的。因此,便产生了一个综合性的族徽图腾“睢”字。

dIYLLWdDFwAA&bo=IAMVAgAAAAABBxQ!&rf=viewer_4&t=5.jpg

三.黔南“水族”、根在中原  

水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颇具特色的少数民族,现有人口四十余万,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居住在贵州省。而贵州省的水族人口中有百分之六十以上集中居住在三都水族自治县境内(摘之; 邝福光撰;“ 水族族源初探”)。

1.“水族”认为根在中原的依据   

浩瀚大海有源头,参天大树有经根。每个民族的祖先都会以不同的称谓和符号记述自己的历史,并且传之后代。

水族至今还保留有一种古老而奇特的文字,用水语来讲叫做“泐虽”用汉文解释就是“水文”、“水书”之意。水族先民创造的“水书”有四百多个单字,其形状类似于甲骨文和金文。由于“水书”的字体结构也有仿汉字倒写或者反写的。因此.也被世人称之为“反书”。水族为何能保存这样古老的文字,一些专家学者经过研究后认为:“这可能是其祖先与上古时期起源于中原的殷人有关。”

2.从水族古老的民歌中获取的信息

目前,在水族人民中间还广为流传着一首古歌,歌词的大意是:“古父老住在西雅,发洪水、四处散开。在广东做不成吃,住广西积不成钱;哥随洪水河上去,弟沿清水江下来:中间公渡过彼岸,到贵州,养育后代……。”

从上述的歌词大意中,我们就不难理解, 当  今黔南水族人民的祖先原居住在善发洪水的地方。后来因遭洪水之害,兄弟三人才被洪水冲散,并各奔东西,四处迁徙。最终,他们这一支系定居在贵州三都,并在这里繁衍生息……。

例如:在歌词的第一句中,就已告诉我们;水族的祖先原住在“西雅”。笔者从“西雅”的发声中,似乎感觉到了其中的玄妙之处,它是否所指即是今日之睢县之“睢” 呀。因为,单从“雅”字的字形结构来讲,它同“睢”字有相似之处;在他们的右边均带有一个“隹”字。由此看来,水族的起源极有可能与上古时期的“隹”鸟图腾有关。据传说;在上古时期太昊伏羲氏就是以“凤”鸟为图腾标志的。况且,在旧《三都县志》中也有只言片语介绍说:“水家、其民质直而好义,其俗俭朴而醇厚,出入作息有羲皇之风。”

3、古老的水书为什么又称“泐虽”?

单从“泐”lei讲;《周礼》曰:“石有时而泐”。徐锴曰;“言石因其脉理而解裂也。” 《说文》译:“泐”是指石头因风化遇水而形成的裂纹。”《周礼 ▪ 考工记 ▪ 总序》:“石有时而动,‘泐’即裂开。”通过上述解释,我们是否能够这样去理解:今日之水族是在上古时期从东方“隹”鸟部落中分裂出去的一个支系。我们再读“泐虽”之“虽”字。它很显然就是今日之睢县之“睢”字的谐音字。综上所述,笔者经过分析后认为:水族之“水书”极有可能是一部记述上古奥密的文献。如若不然,它也就不可能被后人称之为“反书”。

4、水族人民与中原汉人具有密切的血缘关系:

一九九七年,贵阳医学院遗传专家,对贵州汉族、苗族、布依族和水族等几个主要世居民族作了人群线粒位DNA多态性研究,将三代都是同一民族家庭的一百五十份标本进行了二千六百余次实验,其结果表明,水家先民确实是西北地域民族的血缘。

二零零四年,在《记者观察》第11期上,周芙蓉发表了一篇题为《活化石水书传承水族历史》的文章,他在文中曾指出:“水族先民可能来自夏代。”传说中的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大约形成于公元前二千一百年左右。

5.水族的“高祖”应该也是“王亥”

据说,水族先民在迁入今黔桂边境后,人口逐渐发展,不得不分散到各地进行开垦。后来,因想念久别的亲人,乃约定每年秋收后的“亥”日,各自带着生产的产品前来总部聚会纪念。在过“端” 节的日子里,他们还要举行隆重的对歌、跳舞、赛马等活动,这显然就是古代部落联盟时期群众大会的遗风。

在笔者看来;水族人民选择“亥”日过“端”节,绝非是仅仅为了喜庆丰收。我们不妨先从“亥”与“端”  两个字意来分析;“亥”在古汉字中是一个专用字。其解释为;“亥”即称“王”,又称“高祖”地位崇高。殷人以“鸟”作为图腾,所以“亥”字从“隹”从“鸟”。在已发现的卜辞中:“亥”为“王亥”之专字。例如:“高祖王亥”(掇1.455);“拜年于王亥”(京609)。

我们再看有关“端”的解释:①用手平拿着端饭、端茶、端供品等。②规矩;正:端坐、五官端正。③东西的一头;事情的开头、发端、开端、顶端等等。过去,水族流行“逢亥过端”,在他们看来,“端节”表示一年的开端,也就是汉族的“过年”。笔者在拜读了一些相关论文后认为;目前,水族所着眼于的“亥”日聚会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因为,其端节的高潮关键是在亥月,而不是“亥”日。所以,这才是真正历史文化内涵的深刻反映。

6.“水书”所运用的文字当在甲骨文之后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在目前水族所保存的水书文献中,既然记述有与王亥相关的字眼,这就证明水书的产生年代当在王亥以后。其中所采用的文字的字型,极有可能是王亥之时所有文字的传承。另外,在目前已发现的甲骨文卜辞中,也有不少对王亥的记载。况且,水书文字与甲骨文字又字型相似。所以,笔者认为;水书文字与甲骨文当属于同一个母体而生的孪生“兄弟”。若按“正”“反”两字的含义区分,那么它的出现当在甲骨文之后。

7.“豕韦”氏应该源自睢水流域的“滑国”

dL8Q7mXpFwAA&bo=gAK1AwAAAAABBxQ!&rf=viewer_4&t=5.jpg

目前,在水家著姓中,首推韦氏。据其介绍;“盖为颛顼大彭之后,封于‘豕韦’(按其注说为河南滑县),世伯夏商,其苗裔遂以国为氏。国灭后,或在王室,或在夷狄,其在商代武丁时者,为‘贞人’之官,书法雄健宏伟,在今甲骨文可证其在夷狄后者,当即今之‘水家’。所以名水,或即由‘豕韦’合音而成”。(张为纲著《水家来源试探》)

但是,笔者认为:水家既然源于古睢水流域,那么其“豕韦” 氏的族源就不能定在今河南滑县。因为今日之滑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地处北纬3 5 º12′~3 5 º40′,东径114º25′~114 º58′。东与濮阳为邻,西与延津、浚县毗连,南与长垣、封丘为界,北与浚县、内黄接壤。南距郑州市153公里,北距安阳市70公里。距古睢水的发源地睢县约177公里。因此,若将“豕韦”的原始封地确定在那里,显然偏离睢水较远。那么,真正意义中的“滑”又会在哪里呢?

据清光绪十八年《 睢州志》续前志载:《春秋传 ▪ 庄公三年》:“次滑,即其地。”(注释为:据《汉史方舆纪要》载:“滑亭在(睢)州西北。”《春秋传 ▪庄公二年》:“次于滑。”杜预曰:“襄邑(今睢县)北有滑亭;又有孟亭。”

又据《后汉书 ▪ 郡国三》“襄邑有滑亭”。综上所述,证明在上古时期的睢州境内是有一个“滑”地存在的。

再者,据《姓篡》记载:“黄帝庶子箴姓封滑。”黄帝二十五子,得姓十二人,其中箴姓之裔封于滑(今河南省睢县西北滑亭。春秋时,为秦所灭,其子孙遂已滑为姓。

又据《中华百家姓密典》记载:“古代有滑国,姬姓,为周的同族,建都于滑”。(今河南省睢县西北,后迁费。)

再据《通志▪ 氏族略 ▪ 以国为氏》云:“滑国是周朝分封的周姓小国,国都故址在今河南睢县西北。后迁到费,(在河南省偃师县氏维镇西南)故又称费。后被晋国所灭,子孙以国名“滑”为氏。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今日之滑县应该是商汤灭夏之时随着商的政治中心不断转移,而产生“人走名随”或者说“旧名复随之移置”的结果。又因上述“滑”国的子民并不全是在同一时期进行迁徙的;所以,后来在全国不同的地域内又叉出了多个重名“滑”地。但是,豫东古睢水旁的“滑”国 ,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豕韦”氏根源。

8、“王亥”即是“韦”氏的祖先

另外,笔者在刘舆隆编著的《新编甲骨文字典》中发现,在对“亥”的解释中并提到了“豕”字。

根据甲骨文“屯1066”,“合集4994”,“合集5708”,“合集24951”分析;古“亥”、“豕”当是同源一字。但音义有别,可从辞义中区别开来。另外,先公 “王亥 ”亦作“王”(王亥之专字),与干支“亥”字有所区别。

在《说文》中,“亥、荄也。十月,微陽起接盛陰。从二,二,古文上字。一人男,一人女也。从乙,象褢子咳咳之形。《春秋传》曰:亥有二首、六身。古文“亥”为“豕”,与“豕”同。“亥”而生子,复从一起,“裹” 同 “QQ截图20151210155212.jpg”均为引申义;惟“亥”为“豕”之训 可取。

据此,笔者认为;商祖王亥不但是颛顼的后裔,也是水(睢)家“豕韦”氏的高祖。所以,水家至今过端节仍选择“亥”日绝非是偶然的。

通过对上述两地的历史文化研究,笔者认为:水族将族源历史追溯到豫东睢县是完全正确的。因为睢县地处中原腹地,也是古老睢水的发源地。目前,在睢县境内虽然少有睢姓, 但在其东邻宁陵县境内仍有睢姓氏族聚集的村落延续存在,这种现象已经表明:在中国历史上那次激烈的殷革夏命斗争中, 其结果是殷民战胜了夏民族, 之后夏民族曾有一次很大的迁徙。在这次大迁徙中, 其中就有在夏朝最为得宠的“ 豕韦”氏部落。因为,这个部落在当时就位居在夏.商接壤的地方(笔者研究后认为: 其大致位置当在今睢县西北部的榆厢乡和蓼堤镇区域內)。因为 , 在商汤最初制定灭夏的举措时, 首先就考虑到了必须拔掉“豕韦”这个诸侯国, 然后才能放手征服顾、昆吾以及其他诸侯国。在《商颂•长发》一诗中曾 有:“ 韦顾既伐,昆吾夏桀”。这句话的意思已证明了成汤在策划并实施征服夏朝主要诸侯国以及夏朝的具体情况。但是, 当时以“豕韦”氏为代表的大多数水(睢)族人民,非常有民族气节。他们面对商汤统治集团的压迫不屈不挠,果断的选择了捍卫民族尊严。从此, 他们便开始背井离乡,历尽艰辛,最终在黔南找到了一个比较适应大家生存的生活环境,并且在那里又开始用勤劳的双手,从新建起了自己的美好家园。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睢县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睢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睢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睢县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睢县网联系。
电话:13837022828 电子信箱:sxwlk@163.com sxwangfangyong@163.com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中山松醪赋
中山松醪赋
洞庭春色赋
洞庭春色赋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