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县网

        睢县最具权威的网络新闻媒体
        中共睢县县委宣传部主办
睢县水城骄子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深度报道

【深度报道】马路口村:传承先烈精神 由贫穷走向富裕

时间:2019-07-15 15:30:47  来源:商丘日报  作者: 记者 黄业波 通讯员 甄 林

“如今十八勇士已离我们80多年,但他们英勇无畏、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新中国成立70年来,俺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踏着革命先烈的遗迹,一步一个脚印地艰苦奋斗,逐步由贫困走向富裕。”7月12日,在睢县河堤乡马路口村,有着46年党龄、现年74岁的支部书记王思安向我们讲述了该村的发展历程。

“说日本,道日本,日本真是虎狼心;攻辽宁,陷吉林,黑龙江热河顺口吞;占我地,杀我民,堂堂大国受蹂躏;举红旗,拿起枪,坚决打倒小日本!”这是抗战时期,中共豫东特委书记沈东平谱写的抗日歌曲,广泛在豫东一带传唱,对于鼓舞人民的抗日斗志起到了巨大作用。然而,1938年8月,沈东平和17名战士在马路口战斗中壮烈牺牲,在豫东抗战史上写下了悲壮的一页。

解放初期,该村只有300多人,村民所住的房屋都是土坯房、茅草屋,粮食亩产量不足百斤,一年到头,吃了上顿没下顿。60年代,遭遇了蝗虫、涝灾等自然灾害,当时的生产力极其低下,人们生活非常困难。

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提高了群众生产的积极性,从此该村村民的生活得到了提高,开始发展养猪业。经过两年的发展,该村村民秦成志靠养猪成为当时有名的“万元户”,在他的引导和带领下,该村的养殖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养殖户有20多户,粮食产量也大大提高。一些头脑灵活的村民,有的开始从事砖瓦窑生产,当时从事砖瓦窑生产的农户达48户。还有一部分人开始走出家门,踏上了外出务工之路,外出务工人数占该村劳动力80%以上。到1992年,该村已有10多户盖起了楼房。

2006年,国家取消了延续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又一次达到高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政府把打造生态宜居环境提上议事日程。2013年,该村开展新农村建设,对该村原村盘进行整治,开始新农村社区建设,目前该村再也看不到千疮百孔的景象。

2015年,脱贫攻坚工作为该村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既要让群众富口袋,还要让群众富脑袋,更要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在该村任第一书记的睢县农科所副所长庄芾思介绍,自驻村工作队入村以来,从民生入手,4年来为该村建立了标准化卫生室、文化广场、水冲式公厕等,修铺村内道路4000米,安装路灯40盏,栽植绿化树3000多棵,修建下水道1000多米,并对群众的院落实施“三清六改”工程,开展多种形式的致富能手、环境卫生、好公婆、好儿媳等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

“农村要发展,产业是关键,也是乡村振兴的首要条件。”庄芾思说,目前该村已发展红叶杨50亩、芦笋20亩、辣椒35亩,大型养殖场3个,散养户20多户,优质专用小麦500余亩,今年小麦产量亩均700公斤。“现在正与该村的中国农科院博士黄晓庆协商,在该村创建品种葡萄示范园,带领群众发家致富。”

说到黄晓庆,王思安又打开话匣子,自豪地说,该村现有人口1000多人,人才济济,发展后劲十足。近3年来,该村已有两人考上清华大学,目前共有21名研究生或博士生,其中在校研究生15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资产超过百万元的20多人。“我打算今后每年春节都召开在外人员座谈会,引导、鼓励他们回乡创业或为家乡发展作贡献。”

“马路口村不但是一个红色的村庄,更是一个人杰地灵之地,该村的发展,折射出新中国成立70年艰苦奋斗的发展历程。我们乡党委、乡政府将始终遵循革命先烈遗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河堤乡人民推进产业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和生态振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该乡党委书记曹书昌坚定地说。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睢县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睢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睢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睢县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睢县网联系。
电话:13837022828 电子信箱:sxwlk@163.com sxwangfangyo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