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县网

        睢县最具权威的网络新闻媒体
        中共睢县县委宣传部主办
睢县水城骄子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深度报道

“中原鞋都”阔步挺进新时代

——写在“睢县杯”全国首届鞋类设计师职业技能大赛决赛闭幕之际

时间:2017-11-08 08:10:47  来源:商丘日报  作者: 郭文剑 侯国胜 黄业波

  睢县产业集聚区制鞋企业一派紧张忙碌的生产场景。

  “睢县杯”全国首届鞋类设计师职业技能大赛决赛现场。   本报记者 傅青 摄

  伴随着十九大刚刚开启的“新时代”,“中原水城”睢县11月5日悄悄迎来一场意义非同寻常的赛事——“睢县杯”全国首届鞋类设计师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国内鞋类制造企业的大师高手云集。

  短短五年间,无中生有、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睢县“中原鞋都”称号实至名归,而且以此次赛事为契机,正昂首阔步挺进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新时代。

  “睢县杯”全国首届鞋类设计师职业技能大赛决赛,由中国皮革协会、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轻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共同举办,睢县人民政府、河南省皮革行业协会共同承办,三年一届。

  虽然有众多一线城市参与争夺此次决赛的主办权,但为什么选定睢县呢?对睢县制鞋产业长期关注的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李玉中道出了原委,睢县一张蓝图绘到底,抢抓“东鞋西渐”大趋势,集全县之力打造“中原鞋都”,整体产业呈现出了发展快、规模大、水平高、效益好的态势,这在全国不多见。相信,今后的五年,将开启中国制鞋的“睢县时代”。

  A大赛蕴含产业转移深层布局

  “按照一般规律,全国首届鞋类设计师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应该在一线城市举办,我万万没想到组委会竟然选定在睢县。”金猴集团副总岳国威说。

  金猴集团对这次大赛特别重视,赛前,他们遴选了10名公司最优秀的设计师封闭训练了6个月,并承诺,对获得大奖的选手给予住房、钱物等不同形式的重奖。

  因为重视赛事,所以岳国威对举办地予以了更多的关注和了解。“睢县从零起步,经过短短五年时间发展,就达到了年产亿双鞋百亿产值的规模,这在沿海地区通常需要十几年积淀,这是了不起的成绩!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到了睢县,才会感到由睢县举办这次赛事是实至名归。”岳国威感慨地说。

  “沿海发达地区举办的赛事一般规格高、影响大,他们请我们去,我们一定去,他们不请我们去,我们也要想法去观摩学习;而中原地区举办的赛事相对规格低、影响小,我们请他们,他们不一定来,而不请他们,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有这档子事。 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差距。”四川省皮革行业协会会长李开华如是说。

  而这次大赛,却大为不同。据从大赛组委会得到的确切消息,此次决赛前,还举办了一次全国性的预赛,预赛划分为7个赛区,涵盖了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共有82家企业的261名选手参加了预赛。通过预赛的62家企业105名选手参加了决赛。其中,作为沿海老牌制鞋基地的福建、广东、浙江三省分别有20人、14人、29人进入了决赛,占总决赛选手的60%多。除此以外,三省还派出了10余人的领队队伍。这可见他们的实力,更可见他们对此次决赛的重视。

  仅此还不够,福建省又派出了由361°CEO侯朝辉率队的14人考察团,浙江省派出了台州一休鞋业董事长叶国伟、温岭市鞋革业商会秘书长金洪青以及温岭市鞋革业商会六大分会负责人悉数参加的考察团。

  观摩比赛,考察交流,这是表,而寻找产业转移的最佳“风水宝地”,才是他们真正的战略意图。温岭市鞋革业商会秘书长金洪青毫不避讳这一点。

  制鞋产业属典型的“候鸟经济”,总是向劳动力成本低的国家和地区转移。世界鞋业中心从上世纪60年代的意大利,到70年代转移到日本和韩国,80年代转移到台湾,90年代转移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近年来,受水电、人力、用地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制鞋产业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东鞋西渐”步伐不断加快。

  金洪青介绍说,2014年以前,温岭有近万家制鞋企业,随后,由于鞋业市场整顿力度加大和转型升级的市场竞争,目前,还存活5100多家,产值299.4亿元。但是,由于地价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攀升,进行整体产业转移是必然趋势。

  台州一休鞋业董事长叶国伟通过考察对睢县制鞋产业的发展深为震撼,特别是腾润鞋业入驻睢县后的飞速发展更是坚定了他进驻睢县的信心。

  腾润鞋业在温岭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企业,进驻睢县后,在县委、县政府“保姆式”的扶持下,短短两年时间,就发展为占地16.2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投资6亿元,集研发、产品生产、销售与展示、仓储物流等一体的标准化企业。

  “向睢县转移是必然趋势,更是我们的真实想法。”叶国伟说。

  让他们的想法在睢县落地生根,让落地生根后的企业枝繁叶茂,这是睢县上上下下的共识。

  把每一个落地企业都打造成招商引资“样板”,通过示范引领,坚定沿海鞋企向睢县整体转移的信心。这,是目的,更是方向。

  “睢县要乘借商丘市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的东风,把制鞋作为主导产业精心培育,以建设‘中原鞋都’为目标,强力实施‘东引西融’战略,向东抢抓东南沿海制鞋产业转移机遇,加快承接产业步伐,努力完善产业链条,又快又好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睢县县委书记吴海燕说。

  B一张蓝图绘到底

  睢县的成功,关键在于一张蓝图绘到底。

  承接产业转移是机遇,需要迅捷行动抢抓机遇,更需要创造条件“吸引”机遇。

  承接产业转移是挑战,绝不能朝令夕改,只有持续求实求进,才能开花结果。

  为此,睢县制订了“一年打基础,三年上规模,五年成基地,十年成鞋都”的发展规划,盯准“一双鞋”下功夫,力争通过五至十年的努力,形成集生产加工、商贸物流、研发设计、教育培训、品牌展示于一体的“中原鞋都”。

  最初的机遇往往是抢来的。

  当获悉台资制鞋企业嘉鸿鞋业准备建厂扩产的消息后,睢县招商人员立即行动,通过优势政策招商、以情招商等多种形式,最终打败数个竞争对手,促使其落户睢县。

  当年嘉鸿鞋业安排用工1000多人,创利润数百万元。如今,这家由广东广硕集团投资创办的制鞋企业占地350亩,有员工2600人,主要生产安踏、361°、思凯捷、足力健等国内外知名品牌,产品涉及足球鞋、篮球鞋等多个种类,2016年产值4.37亿元。2017年产能达到每月100万双,年创收将达到3000万元。

  2011年的睢县县域综合实力全省排序87位,全市倒数。如何实现位次攀升?睢县的决策者们从当年的嘉鸿鞋业看到了方向。

  随后,睢县通过深入细致的调研、论证,拿出了确立制鞋业为主导产业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布局全国的五大制鞋产业基地,唯独人口最密集的中原地区尚处空白,睢县发展制鞋产业顺承产业转移的“天时”,拥有东西交会的“地利”,具备劳动力资源的“人和”。

  确立主导产业,打好发展基础;集聚多种优势,形成筑巢引凤局面。

  确立主导产业。通过学习考察、分析论证,准确定位、科学谋划,睢县顺应产业发展趋势,探索出了一条以打造“中原鞋都”为目标的发展路径,把制鞋作为主导产业来培育,积极实施“东引西融”战略。

  夯实承接载体。睢县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19.69平方公里,实现了水、电、路、天然气、弱电管网、供排水管网、土地等“七通一平”,初步形成了产城一体、融合发展格局,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具有大规模承接制鞋产业转移的能力。

  提供用工保障。睢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广东、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区制鞋企业工人中有大量睢县籍人员,且返乡人员日趋增多。睢县是河南省职业教育强县,围绕制鞋产业可培训大量技术工人。产业集聚区现有制鞋工人近2万人。这些人员是睢县承接“东鞋西渐”、发展制鞋产业的重要力量。

  与此同时,该县还制订了《鼓励外来投资主导产业项目优惠办法》,对入驻集聚区的制鞋及鞋材项目在财政税收、项目、人才引进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扶持。同时,持续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实行县级领导分包联系企业制度,现场解决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融资、土地、用工等难题。

  “睢县的配套基础设施很到位,服务细致入微,让没来的想来,来的不想走,”侯朝辉笑着说,“睢县的招商引资综合环境那绝对是国内一流。”

  有了良好的“软”“硬”件招商环境,让睢县招大引强有了底气。该县瞄准福建晋江、广东东莞、浙江温岭等地,锁定行业龙头企业、品牌十强企业、上市企业,围绕制鞋产业,积极招大引强,不断培育壮大制鞋产业集群。

  模式创新是产业升级的基础。

  在招商引资时,睢县并没有拒绝小微企业的入驻,而是设立制鞋产业园,鼓励、吸纳小微企业合作“抱团”闯市场。同时,大力招引与主导产业关联度较高的上下游企业落地。

  截至目前,睢县规模以上鞋及鞋材配套企业已发展到70余家,鞋材本地配套率超过70%。

  如今,在国内外具有强势竞争力的嘉鸿鞋业、嘉晋鞋业、华莹鞋业等11家品牌公司生产的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在中国休闲运动鞋市场十大畅销品牌中,已有阿迪达斯、耐克、斯凯奇、安踏、李宁、特步、361°等七大品牌落户睢县。

  2012年至2016年的五年时间里,睢县立足主导产业,后发赶超,2016年县域综合实力全省排序中睢县上升至48位,五年间位次上升39位,获得了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评价先进县,一跃进入全市第一方阵,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角色转变。

  2011年发轫,2012年起步,睢县制鞋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散到聚,2017年制鞋年产能已达1亿双,产值100多亿元,年创利润近亿元。

  C“中原鞋都”再升级

  承接产业转移,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但,产业转型升级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睢县县长曹广阔说,这次设计师大赛在睢县举行,意义重大,其必将助推睢县加速承接转移,推动制鞋业从“跟跑”者变成“领跑”者,走上整个产业最前沿。

  中国皮革协会常务副秘书长聂玉梅多次到过睢县,作为睢县制鞋产业发展的见证者,她认为,“东鞋西渐”趋势明朗,睢县无疑最具有承接的基础和优势,今后,最重要的就是布局长远,借大赛的东风,推动产业转型再升级,图谋进一步做大做强。

  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睢县已经下出了先手棋。

  2017年以来,投资6亿元的腾润鞋业二期年产1000万双鞋及鞋材项目、投资7亿元的特步体育年产300万双运动鞋项目、昆山多威体育投资2.5亿元的年产300万双运动及训练鞋项目等10个项目进展顺利,部分项目已经开始生产。新签约落地了晋江亿仁鞋材、雄安新区的鸿源鞋业、宝成鞋业等项目。

  围绕打造“中国制鞋产业基地”,睢县科学编制完善了《睢县制鞋产业发展规划》,出台实施了《睢县承接产业转移建设中原鞋都纲要》——

  到2020年,睢县制鞋产业形成“两园五中心”的鞋业产业发展格局。“两园”分别为:品牌鞋业园,功能定位为河南重要的品牌鞋生产及研发基地;制鞋产业园,功能定位为河南重要的成品鞋及鞋材生产基地。“五中心”分别为:研发设计及检测中心、物流贸易中心、人才职业培训中心、品牌展示中心、信息咨询服务中心。

  2020年,全县落地制鞋及配套企业300家以上,其中知名品牌企业20家以上,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亿元以上。

  产业的发展需要有战略思路的指导。为此,睢县做到了四个转变——

  注重由项目拉动向项目和创新并重转变。加大扶持力度,加强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专业孵化器等技术创新载体建设,鼓励企业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提升创新能力和产业水平,实现主导产业由项目拉动向创新驱动的“蝶变”。

  注重由企业堆积向产业集群、融合发展转变。按照“成长性最好、竞争力最强、关联度最高”的要求,引进、培育和发展带动性大和企业总部、电子商务、信息消费、商贸物流等关联度强的新兴业态项目,加速壮大产业集群。

  注重由硬基础投入向软环境塑造转变。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服务质量,打造良好发展“软环境”,激发全民创业内生动力,满足企业全方位、多层次的实际需求。

  注重由政策优惠向制度配套转变。出台相关产业发展、技术进步、行业准入、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补贴、奖励措施,设立奖励专项基金,对重大项目、主导产业项目给与重点扶持,确保产业发展的持续性。

  “大赛在睢县举办,会让睢县的优势和潜力‘聚焦’,形成持久吸引力。”曹广阔介绍说。

  截至11月7日,已有金猴、361°等6家大型鞋企明确了入驻睢县的意愿。更可喜的是,老人鞋“巨头”足力健已经明确了落地的时间表,这无疑将加速睢县各项制鞋产业目标的提前实现。

  吴海燕说,睢县将把此次设计的成果留下来,通过延伸链条,由虚转实,把纸上的转移到生产车间,通过自主品牌的打造,助推睢县制造产业升级。同时,力争把这个三年一次的大赛“留在睢县”,通过持续不断的活动,让睢县制鞋品牌越叫越响。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东鞋西渐,势不可挡。

  作为“中国制鞋产业基地”的睢县,已经成为中国制鞋产业转移的“主战场”。睢县,正由“中原鞋都”向“中国鞋都”强势进发。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睢县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睢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睢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睢县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睢县网联系。
电话:13837022828 电子信箱:sxwlk@163.com sxwangfangyo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