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县尚屯镇梁庄村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广场。
2019年5月26日,在河南省睢县城关镇周庄村周仁治的大棚里,在此帮扶的该镇党委书记李红星已经湿透衣衫。他说:“时间不等人啊,现在气温高,周仁治都70岁的人了,他的技术和体力都跟不上,所以我时常都要到大棚里转一圈,帮助他加强管理,不然会因为技术管理不到位造成减收。”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睢县,脱贫摘帽“劲不歇”。周四帮扶日、“三·五”基层工作日,睢县县乡正职干部都要进村入户、蹲点调研帮扶,这是工作要求,也是脱贫攻坚几年来养成的工作习惯。贫困县摘帽了,摘帽不摘帮扶,五级网格化管理组织人员不撤、任务不变。
孙聚寨乡代集村是中储粮河南省分公司的帮扶点,驻村第一书记仲维平说,他们在谋划村产业发展规划时,便避开“短期”项目,结合贫困户意愿和能力制定了一、二、三分步走的长期发展规划,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今年是二期产业,流转土地60余亩,建设育苗温室大棚2座、塑料大棚40座,进行特色品种西瓜种植。在贫困户代学兴的瓜棚里,老代风趣地说:“我这是懒汉种瓜,合作社建好大棚,工作队帮助销售,俺只要种好就稳收了。”
河堤乡韩营村在睢县、宁陵和柘城三县交界处,过去村穷人心散。脱贫攻坚三年后,如今的韩营村大变样:道路洁净,绿树成行,文化墙替代了残垣断壁,楼房庭院花开四季。
“现在不愁吃,不愁穿。我承包了十几亩烟田,媳妇在村里厂子打工挣钱,现在脱贫了,俺也想把家里的院子修得像花园一样,美滋滋地生活。”在孙聚寨乡刘六村一处正在整修的院子里,村民王友生说。
前不久,睢县县委书记吴海燕率领40余人的乡村振兴考察团到浙江省安吉县、桐乡市、余姚市等地,就如何在加快发展的进程中让乡村振兴战略在睢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问计取经、拓宽思路、以学促干。
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在睢县铺开,全县545个行政村1171个自然村集中开展,全县投入资金1.1亿元对118个贫困村重点整治。通过整治,把已经脱贫出列的村打造成美丽乡村示范村,把已脱贫村民的村舍建成美丽生态宜居地。通过人居工程建设,提升脱贫质量,推动乡村振兴引擎。
该县还积极推进“订单农业”“创汇农业”“无公害农业”,培育乡村旅游亮点。白庙乡土楼绘画村、潮庄芦笋小镇等20多个特色村镇,以及4个精品特色产业带、14个特色产业示范点、30个绿色生态农业基地接连建成,一批“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农业产业化集群和休闲观光农业品牌相继涌现。
航拍睢县潮庄镇胡寺新村。
编 后:以乡村振兴成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2019年5月初,商丘市六县全部通过省级专项评估检查,达到脱贫摘帽标准,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是经过了三年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后,我市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可喜可贺!
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广大脱贫县群众追求幸福生活的一个新起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贫困县摘帽后,也不能马上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要继续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因此,脱贫摘帽后,广大党员干部应当与脱贫摘帽的群众一道,站在新起点,把心思和气力放在巩固脱贫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谋求更大更好发展,使群众的生活越来越美好。这既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更是政府和扶贫干部的应有担当。
以乡村振兴成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睢县脱贫摘帽“劲不歇”的做法值得点赞。要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不摘”重要要求,坚持思想不松、力度不减、政策不变,筑牢扶贫产业基础,坚持完善帮扶政策,夯实“两不愁三保障”,确保脱贫成效可持续、乡村振兴经得住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