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县网

        睢县最具权威的网络新闻媒体
        中共睢县县委宣传部主办
睢县水城骄子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廉政经纬

拜谒“清朝第一清官”汤斌墓

时间:2013-08-08 08:06:46  来源:大河网  作者:

 

 己吾城汤斌墓地,为商丘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汤志兴保存的汤斌像

  □记者 朱金中 通讯员 马学庆 文图

  引子

  他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十位清官之一,被称做“豆腐汤”“煮不出官味”;他一生三入史局修撰《明史》、两次总裁史事,写下数十万字的明史稿;雍正、乾隆、道光赐其祀孔庙,谥“文正”,清祀孔庙共三人、文正公八人;他以民为本、以德治国平天下,被后人称为“天下文官祖,三代帝王师”;他,就是——中原名儒、号称康熙盛世“清朝第一清官”的汤斌。

  初春时节,记者从宁陵县城出发向南驱车20多公里,赶到汤斌墓地所在地己吾城,找汤斌的后人汤志兴老人了解情况。

  汤志兴今年83岁,身板硬朗、精神矍铄,健谈且条理清晰。他拿出先祖汤斌的画像、汤氏家谱让记者看。说起汤斌的事,如数家珍,娓娓道来,颇以先祖的名气引以为荣。

  汤志兴说,现在己吾城姓汤的有好几百人,都是汤斌墓园守墓人的后裔。解放前,己吾城凡是姓汤的,家家户户轮流守墓。据他介绍,汤斌墓陵园当时占地5.4顷,墓区占地1.5顷,共植有柏树3000多棵、杨树500棵、血柏20棵,树间种有槐草。墓旁有看护房三间,墓前有墓碑、蜡座、石桌、石狮、牌坊等。墓碑高、宽各78厘米,厚14.5厘米,由田兰芳撰文,吴学颢篆刻。今商丘市博物馆存有“汤斌墓志铭”。

  在墓地,汤志兴说,东北角那个最高的坟茔就是汤斌墓,其他分别是其四个儿子和一个孙子的墓。

  汤志兴感叹地说,我们没有给先祖守好墓,愧对他老人家。以前这多气派啊,杨树4个人都搂不过来,血柏更是庄严肃穆。可惜后来屡遭劫难,“破四旧”时,墓前的狮子、碑都被人拉走,墓地的树被伐掉,地被分了,墓也多次被挖。后来,盗墓贼先后打开了其他五座墓进行盗窃。汤志兴的老伴气愤地说,今年还盗哩,我们都封了多少次了。唉,要是能把墓砌一下多好呀!

  “豆腐汤”巡抚“煮不出官味”

  汤斌为官清廉、勤政爱民、“清官册上的第一名”清官,有“三汤巡抚”之称。

  汤斌,生于公元1627年,卒于公元1687年,字孔伯,别号荆岘,晚号潜庵,归德府睢州(今睢县)人。明末随父避兵,流寓浙江衢州。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清兵平定江南后,随父还故里。顺治九年中进士,由庶吉士授国史院检讨,后出任陕西潼关道副使,复调江西岭北道参政。

  公元1659年,因父去世请假。“丁忧”期间,汤斌从学于著名理学家孙奇逢,学习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获理学精要。公元1678年应试获博学鸿儒科第一,授翰林院侍讲,纂修《明史》;其间曾主持浙江乡试。康熙二十年任日讲起居注官,典浙江乡试正考官,不久转侍读。第二年任《明史》总裁。公元1684年升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是年,出任江宁巡抚。公元1686年,升任礼部尚书管詹事府事,并再任《明史》总裁。次年改任工部尚书。十月病逝。

  汤斌在朝廷是出了名的“难缠人”——以敢于争议出名。但正因为其品行端正,嫉恶如仇,公元1732年,雍正皇帝下诏祀贤良祠;乾隆即位后,在公元1736年,赐谥文正;公元1823年,道光皇帝又下诏入祀孔子文庙,以表彰其维护清朝封建统治和弘扬程朱理学上的建树。

  从25岁考中进士,到病逝魂归故土,汤斌在清朝中央和地方任职12年。他说:“公则明,廉则威。”又说:“人心公则一,私则殊。”勤政爱民,实政为民,建立义仓,创办社学,屡次上疏免民赋税,及时救赈,重农事以兴本业。至死仅遗俸银八两,连买棺材的钱都不够。台湾著名史学家高阳先生所著《清官册》,首推文正公为康熙盛世“清官册上的第一名”,真正“天下清官第一”。

  汤斌在江宁任巡抚,因为生活俭朴,日日以野菜、豆腐为主食,时人送他一个外号——“豆腐汤”,后演变为当地名吃。亦有“三汤巡抚”之说,意为汤斌做人如黄连汤自苦、为官如豆腐汤清楚、入世如人参汤大补。汤巡抚不仅自己苦,家人亦随其苦,其妻马夫人一转身竟有棉絮自袄边散落;他查得食账上记有“买鸡一只”,问明是长子汤溥(已34岁)所为后,谓“哪有读书人不能咬得菜根而可以成大事的”,即令其子跪诵《朱子家训》,后撵回老家睢州。在京城,人称汤尚书为“羊裘尚书”,因为冬天上朝时汤尚书总是外披一件羊皮袄。

  生逢乱世的“博学鸿儒”

  汤斌不仅政声清明,而且学问也很好,是当时有名的“博学鸿儒”。由他的《文集》、《语录》编辑成的《汤子遗书》,被收入《四库全书》,受到后人的大力推崇。

  汤斌是明末清初河南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康熙誉其“理学名臣”,是把程朱学派思想理论见诸于实践的倡导者,其哲学思想在我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汤斌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著作当推《洛学篇》。这是一部梳理洛学师承的学术传记,记述了中州学派自汉迄明的源流演变,旨在“表前贤以励后进”,使洛学传承之统得以复续。《洛学篇》成书后,历经八次刊刻印行,影响范围较为广泛,是研究汤斌理学思想和中州理学发展状况的一部重要学术史著作。

  史观方面,汤斌极力推荐陈寿,以《三国志》为楷模,做到尽去繁枝,独存劲干,颇为实用。他一生三入史局修撰《明史》、两任《明史》总裁,写下数十万字的明史稿。汤斌本着尊重史实的原则上书皇帝,要求把明朝的抗清义士编入史册,这在当时是冒极大风险的,为此遭到诸多大臣攻击,但顺治帝非常赞赏汤斌的观点。由于汤斌等人的努力,使《明史》成为史学界公认的修撰得比较好的一部史书。

  汤斌还是一名诗人。他的诗“彬彬典雅”,有不少佳作,如《送李子德奉旨归养》、《饮张尔成少参暑中》等,写得雄浑俊逸;《赠吴湖州》、《夏日咏怀》等,写得清婉自然。他的小诗写得尤为出色。如《题画》:“秋林不厌静,高士能自闲。尽日茅亭下,开窗对远山。”文笔简约,意境高远。汤斌亦能词,词风雅丽。

  汤斌一生著述甚丰,主要有《潜庵语录诗文》、《睢州志》及《明史稿》若干卷,还有大量的奏章、信札、语录等,是享誉全国的中原名儒大家。后人将其《文集》、《语录》编辑成《汤子遗书》10卷,收入《四库全书》。

  汤斌作为明末清初河南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其“民本”、“实政”的社会思想、“经世致用”的学术思想、“道本于心,格物致知”的哲学思想在我国文化史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

  “民本”、“实政”是汤斌社会思想的根基。在谋求治国救世的策略中,汤斌把“爱民”作为王政的首要任务,把农业、工商业等经济发展放在重要地位,强调为官者要致力于民务,将关注民生疾苦奉为居官的圭臬;要恪尽职守,不要总是迎合上官;要体察民心,鼓舞民心。这一切,在同时代人中是独树一帜的。汤斌“重民爱民”的民本实政思想,辉映着他求真务实、知行合一、学术与事功相系的思想之光,开启了明清之际民本启蒙思潮的先河。

  “道本于心,格物致知”是汤斌哲学思想的核心。汤斌说:“道本于心,先后若一。”格物就是正心,“国家兴治化在正人心,而正人心在崇经术”。格物与致知,是认识的统一过程。这与汤斌为官期间“知行并进”的知行观是一致的。他反对士人只说不做的空谈,注重行动和实践。汤斌一生致力于理学的研究和推广,把程朱理学运用到治国政策中去。因其理学深邃,受到康熙的重用,被封为“理学名臣”。

  站在汤斌墓前,解读其坎坷传奇的人生历程,感慨万千。岁月如歌,汤斌两次从故乡出发踏上仕途,躬身实践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民本”思想,身居高位,廉以自守,魂归故里时留下的也只有一抔黄土、一世清名。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睢县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睢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睢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睢县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睢县网联系。
电话:13837022828 电子信箱:sxwlk@163.com sxwangfangyo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