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连心卡”。
扶贫旅游开发给村民带来实惠。
贫困户的生活悄然改变
新县位于我省最南端,地处大别山腹地,是典型的深山区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
3月15日上午,在新县周河乡西河大湾古村落,村民张英成满脸笑容地与前来旅游的客人打招呼。
张英成的表现,在外地游客看来,也许再平常不过。而在当地村民看来,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转变。张英成过去是一位有些精神障碍的人,经常在村子里骂人、打人。而从西河大湾扶贫开发后,前来旅游的客人越来越多,张英成也有了活儿干,收入增加了,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每次县长吕旅来到村子的时候,张英成只要看见了就主动跑过去帮忙拉开车门迎接。别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我知道,他是来帮我们的。”
让人惊奇的是,像张英成这样弱智、半弱智的村民,西河大湾有十几位,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也都随着西河大湾的改变而发生了改变,用当地村民的话说“他们的病都好了”。
这天中午,新县陡山河乡槐店村小石头村民组,62岁的村民成传珊与老伴正在猪圈里喂猪,三头小黑猪围着他急切地盼望着食物的到来。
成传珊说,他家属于贫困户,儿子和儿媳外出打工了。原来,他们一直在为增收犯愁。后来,在政府的帮助下,他和老伴开始喂养生猪。造价4000元的猪圈是乡政府出钱建的,3头小猪是由信阳一家公司提供的,他并不需要支出多少成本,而且到生猪出栏后卖给这家公司可收入7000多元。加上养牛、种田等,一年收入1万多元不成问题。对原本贫困的家庭来说,这样的收入已经让他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
精准扶贫发挥关键作用
新县扶贫办主任徐守奎说,新县的扶贫工作起步早,做得实,建立了“一户一策一干部、一组一案一平台”的精准帮扶机制,收效显著。
这个机制采取“一户九表”(贫困户申请书、贫困户入户调查分析表、贫困户审核报告单、贫困户帮扶人承诺书、市场主体扶贫到户到人协议书、贫困户精准脱贫明白卡、脱贫申请书、精准扶贫“五看”审核表、贫困户脱贫评估审核表)的方式,把坚持标准和严格程序紧密结合,动态管理贫困人口,让脱贫的一个不留,生活贫困的一个不漏。根据贫困户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建立家庭情况册,详细记录致贫原因和急需帮扶的问题,谋划切实可行的脱贫对策,明确干部结对帮扶。成立脱贫攻坚工作指挥部,下设10个专项工作组,建立健全就业创业、产业发展、易地搬迁、生态补偿、教育培训、保障救助6大精准脱贫平台,到村到户到人分类扶持。
同时,开展“百家单位(企业)联百村,万名干部(职工)帮万户”活动,全体县处级干部、103个县直单位、省、市、县近万名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1.2万个,每个单位联系一个贫困村,每名干部职工联系一户以上贫困户,每月走访贫困户2次以上,实现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
精准扶贫需要机制创新
记者在新县吴陈河镇阳土墩村茅屋冲家庭农场农副产品展示中心看到,货架上摆放的各种农副产品,包装袋上都印有二维码。记者用手机对着一袋粳米包装上的二维码一扫描,这个产品的“身份证”信息立即呈现在眼前:生产日期、生产地点、种植人姓名、施肥情况、生产过程,等等一目了然。
家庭农场负责人岑新顺告诉记者,他的农场建立了智慧生态农业循环系统,每一个产品都有“身份证”,所有产品都纳入到了产品信息追溯系统。
物联网将是互联网时代深化发展的一个方向。真没有想到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这个小伙子竟有这样超前的眼光。
记者看到“农村淘宝西河村服务站”的招牌时,不禁有些意外。对此,新县周河乡群众工作站站长张一谋解释说,西河湾的营销业务早就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每天都有网上订单。
走过一个个扶贫开发点,记者印象最深的是“创新”二字。许多基层扶贫工作者,在互联网日益发展的今天,思维方式也在发生改变。都认识到只有创新,才能给扶贫工作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吴陈河镇人大副主席邵成说,该镇正在打造扶贫开发试验区,以茅屋冲家庭农场、奇龙岭家庭农场为依托,辐射带动阳土墩、章墩、杜洼三个村,建设5000亩有机生态农业种植基地,打造有机农业追溯产业园和民俗文化产业园。同时,在领导机制上也进行了创新,成立联合党总支,下设茅屋冲家庭农场、阳土墩村、章墩村、杜洼村四个党支部。
徐守奎说,新县在扶贫工作的考核奖惩机制上进行了创新。建立健全定单位、定人员的不脱贫不脱钩的长效机制,树立先脱贫先重用,不脱贫就降职的用人导向,采取驻村单位与所驻村互评、帮扶责任人与贫困户互评、社会考核与群众满意度互评,看基础设施配套、看环境卫生改善、看生活条件状况、看增收能力提升、看实际脱贫效果的“三评”、“五看”考核办法,引进第三方考核机制,设置乡镇A、B、C、D四个考核等次,明确乡镇长任乡镇扶贫办主任,对考核结果为A、B等次的乡镇通报表扬,增加下年度扶贫资金,结果为C、D等次的乡镇实行一票否决,D等次的乡镇党政主职降职使用,并实行乡镇、县直帮扶单位、第一书记考核结果捆绑运用,不摘“贫困帽”,就摘“乌纱帽”。
记者手记
在与贫困户和基层扶贫工作人员的交谈中,记者能够感受到贫困群众渴望早日脱贫的强烈愿望,也能感受到扶贫工作者身上那份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他们的思想认识,也随着扶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开展在发生着改变,不断地升华。
过去,在一些人的印象中,扶贫工作好像就是逢年过节给贫困户送点米面油之类的生活必需品,慰问慰问,仅此而已。而事实上,这种所谓的扶贫已经饱受诟病,甚至有的贫困家庭拒绝接受送上门的慰问品,并且说:“这点东西不起什么作用,反倒落了个占公家便宜的名声。”
而当前新县正在大力推进的扶贫攻坚工作,由于更加注重实效,目的在于让贫困户从根本上脱贫,精准脱贫就成了不二的选择。这也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工作方针的必然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