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记者来到位于睢县平岗镇张井村的一处冬枣采摘园内。眼下正值收获的季节,园内一排排的枣树上红绿相间,结满了鲜枣。一棵挂满形似红辣椒的枣树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是辣椒枣,那边还有葫芦枣、皇贡枣、小酥枣等等,我们这园内有17个品种的枣树呢。”枣园的承包人刘勤廷走上前热情地介绍说。
放眼望去,近200亩的枣园成为秋天田野里的一道亮丽风景。据刘勤廷介绍,由于冬枣的营养极其丰富,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2002年,在村委会扶持下发展冬枣产业,群众积极性很高,大面积种植枣树,但是后期缺乏科学技术管理指导,连续8年挂果率低、经济效益差,群众又选择复种粮食作物。身为张井村村主任的刘勤廷却不肯就此轻易放弃,后来他便亲自到新郑枣科所去向专家请教学习。回村后,他流转50亩土地,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摸索,找到了枣树挂果的关键技术,且收获了满园的硕果累累。每亩地收成近2万元,枣树变成了“摇钱树”。
趁势而上,他以每亩地1100元的价格流转了110余亩土地扩大种植。2010年,刘勤廷成立了睢州冬枣种植专业合作社,在他的带动下,全县范围内近百户农户种植枣树,并免费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成为了农民致富的“助推器”。他每年还会到新郑、山西、陕西、山东等地考察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种植知识,悉心研究种植技术。为了拉长冬枣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他自筹10多万元建成了100多平方米的冷库房,可容100多吨的鲜枣储存。“我追求的目标就是打造无公害的、科学种植的果园。”刘勤廷的眼中露出坚毅的神情。
刘勤廷觉得,做农业虽然比较辛苦,但是每到枣园迎来丰收,自己总是满心喜悦。枣园不仅给当地而且给周边的村民带来租金收入和工资收入。农忙时,他会雇用近50名工人来摘枣子。“我年纪大了,来这摘摘枣比在家里坐着强多了,既锻炼了身体,也能挣些零花钱帮家里分担点。每天能挣50块钱,回到家还能给孙子买点好吃的。”正在园内忙着采摘的工人张青莲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今年70岁的她每天骑行3公里从附近的索桥村来这里打工。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接下来,我准备继续扩大枣树种植规模,成立一个特色水果市场,将客户引进来。带领群众一起发展村里的枣业,把它干得红红火火。”尝到发展种植枣树甜头的刘勤廷,信心更足,干劲更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