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50多岁的杨明启起了个大早,特意换上了平时不舍得穿的纯白色短袖衬衣。因为整天和土坷垃打交道,这件衣服自从孩子给他买回来,穿的次数屈指可数。
收拾妥当,他小心翼翼地展开一面锦旗,一字一顿地念了一遍上面的烫金字:“实干惠民为百姓 驻村帮扶送温暖”。这天,他这个村党支部书记,要代表睢县周堂镇乔寨村全村853位村民去市里办一件事。
卷起锦旗,他抱在怀里,脑海里浮现出村里工作队员在村里的点点滴滴
不受“欢迎”的博士生
2010年6月5日,正值“三夏”大忙。正在地里抢收麦子的杨明启接到镇里打来的电话,说镇党委、镇政府为照顾这个偏远村,把市委宣传部来的博士生、理论科科长王乾厚派到这个村来驻村帮扶,时间是三年。
不要,不要,你可别给我找麻烦啊!”杨明启连连推辞。心里想着,这城里人来到村里,别说帮忙了,我不专门找个人照应着就算烧高香了。
一会就到,你准备准备接一下吧!”挂断电话,杨明启心里像塞上了一团麦糠,堵得有点难受。他连忙喝了几口凉水,拍拍身上的尘土,低着头向地头走去。
你好,我是商丘市委宣传部派到咱们村来帮扶的干部,我叫王乾厚。”看到面前这位略显腼腆的年轻人,鼻梁上架了幅让人看着有点眩晕的眼镜,杨明启有些在意料之中的失望。
你好领导,我是这个村的党支部书记,欢迎你的到来。客套话还是少不了的。
您别喊我领导,叫我小王就行。我在村里能找个落脚的地方吗?”看来还是个急性子,杨明启想。
站在几乎可以称得上危房的两间村室门口,身为工作队队长的王乾厚犹犹豫豫,左顾右盼着说:这儿能住人吗?”
不好意思啊,村里就这条件,你放心,下午我就找人把电给你扯上,把屋子给你拾掇拾掇。”杨明启心里暗笑,心想,你走了才好呢!
没想到,这个腼腆的小伙子还真把这当成了落脚地,像模像样地开始了驻村工作。
一碗茶引出了安全水
晚上,累了一天的杨明启把村里的情况东拉西扯地快速介绍一遍,赶着回家睡觉了。
再次让杨明启回忆起驻村的事,是在这位博士生来到村里的20天以后。
那天,他正在地里除麦茬,远远看见王乾厚拎着个水壶跑了过来,心想,这白面书生今天怎么给我送水来了?
杨书记,你尝尝,这水能喝吗?”杨明启一听这气呼呼的,肯定有事啊。
一口水到嘴里,杨明启明白咋回事了,他迅速吐出来说:“这哪来的水,又咸又涩,还有一股青泥的味?原来,今天王乾厚到村里71岁老人宋天星家里去走访,看到老人寄居在别人家中,且经常从事重体力劳动,就和老人多聊了一会儿。老人倒了碗茶给他,这一喝他发现了问题:老人喝的水来自浅层地表水,水质已经遭到破坏。
杨明启无奈地说,全村都是这样,只不过大部分人家打自备井打得深点,水没有这么大的味,村子偏远而且属于撤并村,安全饮水根本过不来。
怎么办,总不能眼睁睁看着800多老百姓天天喝着影响健康的水不管不问吧!
王乾厚与队员们仔细观察了城乡规划图,找到水利部门,请求把安全饮水项目放到离乔寨村最近的规划中心村,从中心村往乔寨村接管网的钱由村里自己承担。这样既保证了项目符合政策要求,又可以保证村民可以喝上安全水。
当860万元项目资金落地并在规划中心村打出500米的深井后,安全水引到了乔寨村。村干部们都佩服地竖起了大拇指说:“还是有学问 的人有本事啊!”
小王腼腆地说:什么本事啊,这是大家的力量,我只是挑了个头!”
是啊,有些事缺的就是个挑头的!
六页纸引来百户兴
因为腼腆,小王驻村不太引人注意,有些村民对他的印象就是他老爱围着庄稼地转圈。
转来转去,王乾厚了解到,这村里没啥支柱产业,大部分群众就是靠这几亩地,加上农闲时外出打打零工,近十年来,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再观察周边村,有的发展了特色种植,有的发展了规模养殖,为啥单单乔寨村没有跟上发展步伐呢?
一头雾水的他缠上了几个村干部,问完这个问那个。最后,他得出的结论是“没人挑头打破现状”!
农村要发展,没有工业产业就只有依靠农业,而要靠农业增收致富,只有搞特色经营,调整种植业结构。
摸准了症结所在,他与村干部一起研究制定了总共6页手写稿纸的《村民增收发展规划》。
为引导农户调整种植业结构,他拿着土壤样本,跑到市农科院咨询专家,引进了适合做粉条的高产甘薯品种,并发展起了粉条产业;引进早产高产葡萄品种,提高了葡萄种植的收益率;引进新的养殖技术,发展养殖户16户;帮助农户融资10万元,建起了30亩银杏绿化苗木基地;为加快农民增收步伐,积极研究对接水利建设项目,争取资金18万元,打机井26眼
群众对村子发展和自身变化的感受并不如想像中那般强烈,一切都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是那么地自然。就像大多数人对这个来到村里驻村的干部由不熟悉到慢慢熟悉一样自然,又像他悄悄地来时和三年后悄悄地离开一样,并没有引起太多人注意。
但他经常去的几户人家却明显感到了不一样,他们是:身体状况不佳的军属王秀莲、74岁贫困老人宋天星、帕金森综合症患者赵书德、精神失常的80多岁老人王士荣、失去劳动能力的赵国兴现在电视上不是说在搞贴心人活动的吗?咋叫这小王走了呢?他们一遍遍地追问着杨明启。
我没走!6月5日,王乾厚领着一位戴着眼镜的同事,到几个困难家庭串串门,告诉大家这位姓刘的同事来接自己的班。杨明启知道,这几年村子的发展变化和驻村队员密不可分。他思来想去,怎么能代表村民表达对驻村队员的感谢之情呢?
7月12日,他带着一面火红的锦旗专程赶到市委宣传部找到小王,送上了这份既代表村子红红火火发展现状,又代表对小王美好生活祝愿的礼物。
|